在中國電視市場上,出現過許多技術名詞,如,黑白電視、顯像管彩電(球面、普平、超平、純平等)、顯像管背投、平板電視(液晶、等離子等)、微顯電視(3LCD、DLP、Lcos等)等.特別是液晶電視,近期“曝光率”特別高,無論是生產企業、研究機構、媒體、還是商家,幾乎眾口一詞,似乎市場上只會有液晶電視存在,它是電視市場的現在,也是電視市場的未來,其它技術類型的電視,命運只有一個,“逐漸消亡”。事實果真如此嗎?
誤解:
液晶電視將獨霸市場
訊息1:世界,平板電視將成市場主流
DisplaySearch預測,液晶電視在2009年將占據全球電視機市場的46%,2010年升至52%,而在今年這個比例僅為22%。等離子電視所占份額預計將從今年的5%上升至2009年的9.1%和2010年的9.6%。顯像管電視的市場份額將從今年的70.9%降至2009年的43%及2010年的37%。
iSuppli對液晶電視的市場前景更為樂觀:預計其市場份額將從今年的20%攀升至2009年的48%和2010年的56%。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在2009和2010年將穩定在7%左右,顯像管電視的份額將在2009年下降至42%,在2010年降至34%。――新聞來源:Sohu財經頻道(2006年6月7日)
訊息2:中國,等離子明年可能淘汰
某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006年一季度,國內平板彩電消費格局已初步成型,大尺寸平板電視需求增長強勁,尤其37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其選購比重已由去年的21%增至35%,總量提升了66.7%。
按照這一發展速度,預計到2007年中期,中國平板電視市場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需求比重將接近50%,進入規模發展階段;同時,等離子電視的市場空間將受到擠壓,甚至連最后20%的固有市場份額都很難守住。――北京娛樂信報(2006年4月20日)
訊息3:中國,液晶彩電份額超過45%
在中國市場上,彩電業轉型迫在眉睫,CRT彩電的優勢地位已動搖,據×××研究機構調查顯示:2006年4月CRT彩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占38.5%,同比下降16.1%;與之相反,液晶彩電由2005年4月占中國市場份額的17.5%躍升到45.6%。――中國電子報(2006年6月15日)
誤解:液晶電視已獨霸市場
我們只是摘錄了幾段媒體的相關報道,而且內容均出自研究機構,從網上我們可以搜到非常多的類似報道;所有這些報道給人們的感覺是: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液晶電視將獨霸市場,而且時間上不會很遠,給人更甚的感覺是,液晶電視已經獨霸市場,其它類型的電視,命運只有一個,消亡。
事實果真如此嗎?或者說,在中國,真是這樣嗎?
現狀:
多元并存格局沒有改變
問題1:液晶電視真的一支獨秀嗎?
先看2005年,中國彩電市場銷量規模為3550萬臺,而液晶電視市場銷量為127萬臺,銷量比重為3.6%。結論:液晶電視的滲透率微乎其微。
再看2006年,根據賽諾公司的估算結果,1-4月,中國市場上共銷售彩電1341萬臺,其中,液晶電視81萬臺,銷量份額為6.1%,雖然這一比重比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和整個彩電市場相比,還是非常小的。當然,液晶電視的價格較高,它的銷額份額已達到26%,但離大家炒作的市場主流還差得很遠。
不容否認,LCD電視確實處于高速增長態勢,但決不能因為它的增長,就否認了其它技術類型電視的存在。
問題2:等離子電視真的會消亡嗎?
比較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地位,“誰將打敗誰”?這是許多企業、研究機構、媒體樂此不疲的事情。要客觀的評價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比較要基于相同口徑(只是統計的基本功)。
液晶電視的尺寸是全方位的,從幾英寸到幾十英寸,無所不有;等離子電視的尺寸是有范圍的,基本上是40英寸以上。外行人士在比較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銷售規模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一差異,不分尺寸大小,直接進行比較(有些人是不了解正確的方法,有些人是偷梁換柱)。公平的比較方式是:拿大尺寸的液晶和PDP進行比較(如37英寸及以上,或40英寸及以上),只有口徑相同,比較才有意義。
賽諾公司對40英寸及以上的電視市場進行了評估,得到的結果是,中國目前的大屏幕市場上形成三大特征:一是平板電視成為主流,二是等離子與液晶電視不分上下,三是液晶電視增勢強勁,等離子面臨極大威脅。
結論:多元并存的格局沒有該變,等離子明年也不會消亡。
未來:
多元并存格局還會持續
如何預測2010年?
從LCD電視供給角度預測:2005年中國彩電銷量3550萬臺,假設每年增長4%,2010年將達到4153萬臺。如果假設2010年LCD電視銷量過半,那將為2076萬臺。如果要達到4年的時間里LCD電視達到2076萬臺,那每年的平均增長率只需54%。再觀察過去幾年LCD電視的增長率,2004年同比增長2.6倍,2005年同比增長4.8倍。
推論:2010年,LCD電視銷量超過2076萬臺,應該沒有問題。
從中國消費者彩電需求角度預測:我們也假定到2010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為4153萬臺,即平均每年增長4%。根據賽諾公司的預測,至少一半以上是銷往農村家庭,根據中國農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能買得起LCD電視的家庭應該是微乎其微;同時,城市還有很大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他們也買不起LCD電視。
推論:2010年,LCD電視銷量超過2000萬臺,確實有些難度,除非LCD電視的價格能降到和CRT相當,或略高一些的地步。
兩種預測角度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究竟誰是誰非,請讀者自行判斷吧。我還是欣賞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名言:“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創造未來”。未來的彩電市場能留下哪些類型的電視,即,多元并存,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庸之道:
何時才能回歸故里?
寫到這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最近一些時間,筆者分析了微顯電視市場、等離子電視市場、顯像管彩電市場,似乎把批評的矛頭指向液晶。其實,這確實不是賽諾公司的本意所在。
我只是深深的感到,我們有些企業的老板、商家的老板、媒體等,看問題的方式往往過于偏激,說某個產品市場有發展前景,就把它看成完美無缺的,竭盡全力去搶占這一市場。而對其它產品,如CRT彩電、微顯電視、等離子電視等,雖不說把他們評價一無是處,但表現是非常消極的。
這使我聯想其中國的股票市場,大家都在跟風,大家都買時,我們也都去購買,大家都拋的時候又都跟著拋,結果如何呢?多數是賠錢的。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教導我們做事要“中庸”,不要過于偏激。希望這種“中庸之道”的思考方式,能夠重新回到大家的思維方式中來。(本文為塞諾公司副總經理葉平特別撰稿)
■作者簡介
葉平簡歷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簡稱賽諾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主攻中國家電行業和營銷戰略研究。主要研究文章有中外液晶電視品牌的對弈(環球財經)、“危”、“機”并存的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中國經營報)、微顯電視:三大策略提升生存能力(中國電子商訊)、50英寸及以上,微顯電視的出路之一(中國電子報)、CRT彩電路在何方?(中國電子商訊)等。
葉平近期撰寫、合作撰寫、翻譯的著作有:《新國民核算》、《企業核算體系—理論、方法和應用》、《企業增加值核算指南》、《市場反應模型-計量經濟學和時間序列分析法》,等等。
賽諾公司是專注于家電和手機市場研究的中國市場研究與咨詢公司,公司的使命是:幫助客戶解決營銷難題,遠景藍圖是:成為中國家電、通信領域最優秀的研究咨詢公司。賽諾公司的客戶包括:松下、日立、三洋、索尼、TI、3M、肖特、摩托羅拉、飛利浦、三星、康佳、創維、海爾、方太、華帝、老版、AO史密斯等家電、手機行業著名國內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