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顯示, 2005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增長幅度高達 375%。國內企業在犧牲利潤的前提下換來了平板電視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并將合資品牌遠遠拋在身后。日前,在由天津永樂電器主辦的 2006平板電視行業趨勢研討會上,國內主流彩電廠家負責人一致摒棄目前平板電視“靠虧損換市場”的做法。 2006年的彩電業必須回歸理性競爭。
全年增幅達到 375%
2006年年初,幾乎所有的國產彩電廠家在總結 2005年度銷售業績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發現,那就是平板電視的實際銷售情況遠遠超出 2005年年初的預想。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對國內液晶、等離子電視零售市場的分析, 2005年國內平板電視零售市場銷售總量為 19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仍然高達 375%,已經占彩電整體市場的 16.70%。
業界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中國彩電市場正經歷著全面轉型,一是從普通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轉換;二是從傳統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而平板電視憑借大屏幕、超薄的“身材”、高清顯示效果、 16:9的顯示比例等優勢,證明其更適合于做數字電視的顯示終端。
創維集團總裁張學斌表示,平板市場的旺盛趨勢在未來兩年將會延續, 2006年將是平板電視時代全面來臨的一年。隨著上游屏幕供應商新一代液晶屏生產線的陸續投入使用,屏幕的價格將有可能繼續下跌,這將刺激整機廠商堅定地開拓平板電視市場,也將刺激廣大消費者選擇平板電視產品。平板電視將比預期更早些走入二、三級市場。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的預測, 2006年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將接近 500萬臺。但這塊誘人的“蛋糕”看上去很香,并不是哪個企業都可以輕易品嘗的。張學斌認為, 2006年市場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各層級品牌向主流市場集中,競爭加劇。原本占據高端市場、高價位的國外品牌開始向中高端市場接近,價格更加貼近市場,發揮其品牌價值的巨大影響力;同時大批新品牌直接進入平板電視領域,積極參與競爭。因此,在 2006年,彩電行業將再一次迎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整機廠的生存成為首要問題。
如何擺脫微利
國內主流彩電企業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全行業利潤率已經降到了 1%以下,當然,換來的是市場份額的暫時領先。 2006年,每個彩電企業都在尋找突圍的良方。
“未來,彩電業競爭必須摒棄單一的價格戰,趨向理性競爭,轉向比拼內功,在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做得更好”,盡管這樣的商業預言乏善可陳,但不可否認,這是國內彩電廠家始終力圖堅持的。除了修煉內功,國內彩電企業正在抓緊整合上游資源,借助外力,以求突圍。
日前,廈華電子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廈華集團擬將其所持廈華電子 58.27%的法人股權中的 32.64%轉讓給臺灣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華映視訊 (吳江 )有限公司。轉讓后,中華映管將成為廈華電子第一大股東,廈華集團持股則降為 22.13%,變為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福州嘉溢電子有限公司擬受讓該公司 3.5%的股份,成為廈華電子的第三大股東。有關資料顯示,臺灣中華映管公司是由臺灣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電腦用彩色顯示管(居世界第三位)、彩電用顯像管、電腦液晶面板、電視液晶面板和等離子顯示屏,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五的液晶面板廠。福州嘉溢電子也是一家專業生產液晶面板、等離子顯示屏等新型電子顯示器件的臺商獨資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在平板電視的硬件成本中,作為核心部件的屏和芯片占 60%以上。平板電視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掌握面板資源并能上下游通吃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居于優勢地位。此次廈華電子的戰略重組,將為其提供重要上游資源的戰略保障。
超薄 CRT前景看好
2005年,平板電視的風頭蓋過了 CRT(顯像管 )電視。但不可否認,在國內彩電市場, CRT電視仍然是絕對領導者。 2006年,經過“瘦身”的高清 CRT電視成為彩電市場的重要看點。
天津永樂彩電科負責人表示,預計 2006年超薄 CRT產品將占據整個 CRT產品銷售量的 80%左右。據了解,超薄 CRT電視也稱短管 CRT,在去年開始上市,其產品外形徹底擺脫了傳統 CRT的龐大沉重感,厚度只有普通 CRT電視的 2/3,而且外觀與平板電視極為相似。目前,超薄 CRT產品在色彩、對比度、畫面清晰度、音效等關鍵因素方面都較普通 CRT電視有了很大飛躍。市場上主流產品尺寸集中在 21、 28、 29、 32英寸,而且銷售行情日益火爆。
天津永樂高層表示, CRT電視仍將占據二、三級市場 95%左右的份額,如此龐大的產業不會輕易退出市場。在整個產業鏈尚未調整過來的時期,國內彩電企業不僅不應該放松 CRT電視的推廣銷售,反而還要從戰略上強勢推廣新品 CRT電視,彌補過渡時期失去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