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智能投影市場的“高端”化競爭進一步加強。包括極米的雙色光源RS Pro 3、海信和堅果的三色激光Vidda C1S, C1 Pro, N1 Ultra,N1 Pro、峰米高達4000+ANSI流明亮度的X5、當貝強調高配輕奢的F6等等機型,將“新技術、高體驗”,同時伴隨著更高價位的“智能投影高端之爭推向新高潮”。
“高端投影”一個傳統也新潮的市場
在家用投影機市場,高端這個詞其實并不“陌生”。在智能投影機誕生之前,家用投影機幾乎就是“高端”的代名詞。這從傳統家用投影往往均價過萬、乃至于不缺乏一二十萬價位的產品就可以看出。
某種角度看,智能投影實現的是投影家用大屏的“普及”;傳統家庭影院則代表了“應用品質主導的高端”:從實踐應用看,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應用往往配備有獨立的播放系統、高端的投影屏幕、高端的配套音響,以及高性能的投影主機。這一套體系集成下來,價位自然不會太低。
“一個好一點的電動變焦鏡頭,就足以頂得上一臺1LCD投影價格,甚至是后者的兩三倍以上成本;而價格近萬、乃至數萬的專業影院幕布,也是‘高端奢華’的必備。”行業人士指出,這些設備投入其實對于“傳統家庭影院”,尤其是這一市場中的“上三分之一價位消費者”都不是“投入的大頭”:一個家庭影院最大的成本在于“獨立視聽室那間屋子”。
“特別是在大城市,能夠為家庭影院配備獨立房間,才是真正的成本所在!”據業內人士介紹,這類型的真正高端家投市場的需求規模,在10年前就已經達到每年3-5萬臺套左右。
因此,從傳統投影市場的需求看,今天的智能投影高端化不是開辟新的市場,更多的代表的卻是“傳統家庭影院玩法”與“新興智能投影玩法”,不同產品文化的“碰撞”——當然,從實際產品定位看,嶄新的智能投影高端機型,更類似于“輕奢”產品,距離傳統高端家庭影院機型的定位和價格線,依然有不小的距離。但這不妨礙,“輕奢智能機”是“新手的新玩具”、是“老手的新問題”。
切割市場與升級市場,智能機的高端雙輪
傳統家庭影院機型投影機的銷量中,雖然不缺乏數萬元的高端產品,但是依然以萬元機為主流。這也是普通消費者、電影愛好者能廣泛承受的價位。亦是因為家庭影院投影機跌破萬元價位,最終推動了這一市場的進一步成長,從5萬量級上升到10萬量級。
目前智能投影機產品大力布局5000-9000元價位產品線,就將形成對傳統入門級家庭影院機型的替代:同時,新興智能投影機在光源上實現了向雙色、三色光源的提升,并具有更為智能的功能體驗。這些性能優勢,也將成為其絞殺傳統家庭影院入門產品的利器。
從需求端看,智能投影機的一部分傳統消費者擁有向更高端產品“升級換新”的需求;一部分此前非投影大屏玩家的消費者,如都市白領等會被更為火爆的智能大屏文化拉入中高端智能機消費潮流中來;結合傳統入門級家庭影院玩家的“選擇轉移”,5000-9000元智能投影正在形成一個嶄新的“細分市場”:
據洛圖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智能投影市場3000流明以上亮度機型占比從2021年的1.1%,提升到2%; 4K(UHD)分辨率產品占比從2021年的不到1.5%提升到2022年的近2%。高亮和4K是高端機型的代表參數,二者的增幅充分表明,中高端機型的市場成長潛力。
即是對傳統家庭影院機型市場的切割,也是對新型智能投影需求的升級:雙輪驅動下,2022年高端智能投影銷量首次超過10萬臺。行業認為,這一數據短期內就渴望沖擊20萬臺的門檻。未來高端智能投影機需求渴望占整體市場的5-10%,總規模在每年50-100萬臺之間。
進一步打破行業分層消費格局,品牌競爭加劇
“分層市場結構的分界線越來越不清晰!”業內專家指出,傳統家用投影市場大致區分為“傳統投影品牌獨占的家庭影院市場”,價位基本在5000元以上,以萬元機和數萬元機型為代表;新興DLP智能投影機型,市場價格主要覆蓋1800到5000元價位;以及千元機的1LCD機型……
但是,進入2023年以來,1LCD機型新高亮產品價位延伸到2000+;同時DLP智能投影機高端產品進一步豐富了5000-10000元價位布局——特別是高端智能投影在全色激光、雙色光源的技術應用,要領先傳統家庭影院機型,帶來了新競爭力,正在加速萬元以下家庭影院傳統投影機型市場的消融。
這些分層市場之間“分割線”的不斷打破,必然帶來1LCD投影、DLP智能投影和傳統家庭影院機型的“更多競爭”:但是,與DLP智能投影能通過提升亮度和降低價格與1LCD投影競爭2000+價位;通過提升整體性能與傳統家庭影院投影競爭萬元下市場不同;傳統家庭影院投影產品和品牌“向上無路、向下少門”:
即,家庭影院投影作為一個出生就是高端的品類,在其普及型產品遭遇競爭壓力后,本身并沒有進一步高端化的空間——即便傳統投影機品牌推出更多的、更高端、高性能的家庭影院產品,也會遇到“消費規模瓶頸”。畢竟選擇數萬元乃至十余萬家用投影機的消費群規模相對固定。
另一方面,在投影機進入固態光源、智能時代的時候,傳統投影品牌反應持續落后,已經失去了在更多普及產品層面的“歷史性品牌認知優勢”。實際上,傳統投影巨頭在智能家投上,今天重新開始市場投入,等于是“這一市場的新手”,至少在國內市場會處于顯著的競爭弱勢地位。
由于以上的市場變化,可以預計智能投影的持續高端化,必然引發新興投影品牌和傳統投影巨頭之間新一輪的碰撞。這一輪碰撞甚至是傳統投影品牌,家用市場最后的“有規模”的銷量品類之爭。可以說留給傳統投影品牌在國內玩轉家用線的機會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新興投影品牌,在高端化上的多贏
“雖然量能不行,但是‘錢’能是很不錯的!”行業人士指出,高端智能投影機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在總規模上固然非常有限。但是依托更高的價格和溢價,這一市場實現的毛利水平非常可觀。
同時,高端布局也是不同品牌的技術比拼、軟實力建設的博弈。對于本土新興投影品牌的未來持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高端產品線布局,智能投影品牌在物聯感知、高等級光機和鏡頭、光源技術、色彩和效果調校等方面,都會實現質的進步。而更好的產品品質,必然也意味著更好的產品口碑和品牌形象,帶來持續的市場增加值。
另一方面,通過高端市場的努力,持續切割傳統家庭影院產品線既有市場,本土創新品牌也會增強上游采購的議價權,特別是在光閥產品上的議價權。有研究認為,一旦本土品牌智能投影機完全占據萬元以下家投市場,傳統家庭影院投影品牌中的大多數都會主動退出一線競爭市場。本土品牌將徹底獲得整個家投大屏市場的“建設權”,上游供應鏈也會對其更為開放和友好。
綜上所述,智能投影高端化不僅是市場中新興品牌主動主導的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的必然,是品牌陣營競爭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新興智能投影品牌正在獲得“多贏局面”。借助高端創新掌握更多科技力量和產業生態競爭力,也有利于民族投影品牌持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