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一直是國內科技產業的“高頻詞”。智能投影行業也不例外。例如,有行業專家表示3到5年內,激光顯示產業鏈的本土化率會達到75%左右,而剩余的部分很可能就是DMD光閥——相當于電腦CPU的核心部件。目前,中高端投影光閥的供給主要由美國TI提供DLP技術、日本索尼和愛普生提供LCOS/3LCD技術產品。
規模占優,卻大而不強的本土投影業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投影機市場出貨量達到 1783 萬臺,同比增長15.2%。這在2022年手機、PC、NB、平板、TV等電子消費品全球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顯得非常“高調”。
其中,2022 年全球家用投影機市場占比突破 80%,出貨量為 1453 萬臺,同比增長 21%。可見,2022年非家用投影市場呈現萎縮局面,家用市場則在加速崛起。洛圖科技預計未來,家用產品的市場份額會繼續提升,預計 2024 年超過 85%,2026 年接近 90%。
在全球投影市場中,有幾個結構性數據值得深究:第一,2022 年中國大陸投影機市場出貨量達到 764 萬臺,同比增長 4%,全球占比42.8%。第二,2022 年中國投影機出口規模648 萬臺。我國不僅是全球第一大投影機制造國(全球占比9成),也是第一大消費國(全球占比4成)。
第三,洛圖科技(RUNTO)數據,2022 年 1LCD 在全球市場的占比為 61.8%,較 2021 年上漲 7.7 個百分點。第四,2022年,國內市場1LCD投影銷量占比更是達到67%。即1LCD投影機是目前投影市場消費主角。可喜的是,該產品的核心光閥1LCD目前主要由我國企業京東方供給。
但是,另一個數據是(第五),我國1LCD投影出口中,中小企業產品價格集中在 100 美元;國內市場該技術類型產品亦被稱為“千元機”。這與數字電影放映機百萬單價、工程投影數萬,幾十萬單價、DLP/3LCD家用投影均價在3000元以上價位、激光電視均價在14000元左右等“中高端”產品形成鮮明對比。
由此分析可見,我國企業雖然掌握了1LCD光閥投影產業的全部技術,但是六成多的該類產品市場占比,在營業額、利潤額上卻著實不占優勢:“我國投影產業鏈大而不強”的局面非常突出。
光閥卡住品牌上限和國際市場
如同PC產品,如果CPU性能低下,整機產品的性能就無法提升。投影機光閥也是決定產品性能的關鍵。包括分辨率、畫面像素間的融合度、色域、大屏畫面的一致性、對比度,乃至于亮度等關鍵指標中,光閥的決定性都占比達半數甚至更高。
例如,千元投影普遍采用的1LCD光閥,和中高端投影機采用的3LCD光閥,一個重大區別在于“畫面彩色化方案”不同。1LCD使用彩色濾光膜實現彩色化,導致其與3LCD光閥的三原色分光處理彩色化,有兩個重大性能差異。第一是,光利用效率下降三分之二;第二是光閥非有效光學工作面占比增加超過150%。
不同光閥性能差異巨大,但是制約我國投影創新的光閥,其重要性并不僅僅在“產品性能上”——本土投影企業可以向海外廠商采購非1LCD技術的光閥,然而這不是一個“買不如造、造不如租”的市場。比如,2021年前后,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產能緊張,DLP光閥產品“供不應求”,我國一些投影創新品牌就面臨了供給端的巨大壓力。再例如,在國際投影市場的競爭中,本土創新投影品牌也面臨來自“光閥供給總量”和“參數規格上限”上的采購壓力。
畢竟從上游光閥企業角度看,下游市場擁有眾多合作伙伴需要平衡。特別是海外市場傳統投影巨頭,是光閥企業的長期戰略伙伴,在產品采購上具有歷史性的優勢。
目前,打開本土投影創新企業產品創新向上的空間,以及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都需要上游光閥在品質上(如0.6X大尺寸光閥、0.9X/1.X高端工程光閥),和采購總量與價格優勢上的支持。特別是在本土投影機消費市場基本實現普及、市場從增量為主向存量為主轉變的今天,本土投影品牌的成長性對“高端”和“海外”兩大市場的依賴日益嚴重。
可以說,本土光閥產業鏈的進一步突破問題,對于國內投影產業從大到強、從國內到國際、從低端到高端、從聚焦應用功能性創新到向上游核心部件創新升級,具有前所未有的戰略價值。
本土光閥向上,問題不是技術,困難更在市場
“我國企業已經占領1LCD光閥市場,那么進一步的其它技術產品不能實現嗎?”在這個問題上,過去更多的行業焦點聚焦在“技術”維度上。但是,筆者認為“技術問題”不是本土光閥產業鏈的真正瓶頸。
例如,京東方1LCD光閥中的3.5英寸級別的產品,其實現1080p分辨率的亞像素結構已經非常小。用同樣的加工工藝,足以實現0.9尺寸級別的3LCD 1080p光閥產品。再例如,京東方已量產的1200ppi Mini LED背光Fast LCD產品,其像素最小結構尺寸和開口率也滿足,實現3LCD投影顯示所需要的“更小尺寸”全高清光閥產品的“可用工藝規格”。
除了LCD技術之外,在LCOS技術上,我國企業的布局也很多:2020-2021年,晨鑫科技旗下慧新辰開發出0.26英寸720p LCOS投影光閥,并實現了每月8萬片LCOS光閥的制造能力;2021年3月南京芯視元發布了0.26英寸硅基LCoS微顯示芯片SVC1K26,主要應用于AR/VR眼鏡。
通過這些分析和事實可見,我國企業在3LCD、LCOS光閥產品上,如果要推出滿足中高端投影機需求的光閥產品,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甚至是“萬事俱備”的。但是,對于一款產品,或者一個供應鏈環節,技術不是唯一的難題——本土光閥產業的發展,真正的困局在“市場”這個東風上。
從1LCD投影機行業的發展看,恰是這個行業每年擁有千萬臺的市場規模,才讓京東方愿意“挺入”其中。對于投影機產業,中高端機型全球市場500萬臺年度需求,是個不小的數字。但是,對于液晶面板或者半導體行業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多大的數字。亦恰是市場規模有限,才讓TI成為了DLP的唯一供應商,讓索尼、JVC的LCOS光閥只是少量自產自銷;讓索尼和愛普生在3LCD光閥的外銷上非常“默契”,避免“手足相殘”。
行業專家表示,投影光閥市場的規模吸引力一直不夠大。行業上下游的力量,現階段更愿意將資源灌注在XR顯示對光閥產品的需求上。因為,元宇宙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類似于手機產品的“個人性未來消費品”。
同時,對于既有的投影機光閥企業而言,在整體市場規模有限,尤其是中高端需求有限的背景下,保持“市場穩定”是第一要務。包括打破下游競爭結構、打破成本競爭體系,都不是這個行業的“好選擇”。——更經典的說法是“投影光閥這個卡脖子,其實是被‘終端市場’卡住的”,而不是被光閥等上游供應商卡住的:沒有一個擁有足夠規模、且確定性的市場,本土企業的“量產信念”就難以建立起來;既有投影品牌也不愿意去“更換核心部件供應商”,并由此帶來市場風險。
讓投影創新應用,打破光閥市場的枷鎖
國內1LCD光閥產業鏈的持續進步,核心是被家用投影市場加速崛起驅動的。行業研究認為,隨著家用投影需求向高端化發展,無論是1LCD投影品牌還是1LCD投影光閥都有“持續升級”的需求。而家用市場的壯大,必然持續加強對本土光閥產業鏈的吸引力。
但是,僅僅靠家用市場的增量,中高端光閥很難擁有“容納一家新供應商所需要的增量空間”。因此,開拓和依靠嶄新的“投影應用”市場,才是本土光閥產業能夠“落地生根”不斷崛起的機會。
例如,2022年底,由深光科技推出的“小光同學AR智能投影臺燈”,已經在小米有品、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線。該產品主要針對K12階段的孩子,實現了用投影高效地完成作業批改、翻譯、筆記和AR交互動效播放,并將交互反饋直接顯示在桌面上的紙面。產品主打“投影紙面反射顯示”的健康護眼特性,為必須接觸電子教育設備的孩子,提供一款健康的視覺屏幕。
據媒體報道,深光科技“小光同學AR智能投影臺燈”已經實現單月產量5000臺左右。其采用的就是LCOS嵌入式投影光機產品。在產品研制過程中,深光科技調研了各式各樣的投影技術和方案之后,團隊最終選擇了成本較低的LCOS(硅基液晶)投影光機——在本土產業鏈支持下,成本比使用DLP光機要低40%左右。
“小光同學AR智能投影臺燈”的桌上小尺寸投影顯示,不是行業首創。例如,此前視美樂旗下數字教育品牌羿飛教育推出的“桌面書法臨摹投影系統”,也是類似的“短距離、小屏幕、特殊價值”投影應用產品。此外,2023北美電子消費展(CES)BMW i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Dee),全車采用光峰科技提供的車窗沉浸式嵌入投影顯示系統,提供車內數字感知環境應用,也是投影產品在新價值空間的探索。
“類型更多、應用更廣、價值更多元”,投影市場才會更大、光閥需求規模的增量也將足以支撐更多的創新企業深入其中。在這方面,行業專家認為投影光閥渴望從“元宇宙”產業鏈中獲利。例如,VR的高分辨率Fast LCD產品,在微顯示技術和工藝上與3LCD投影光閥具有極大的一致性;AR采用micro OLED和micro LED顯示產品的硅基基板產能與技術,與LCOS的硅基基板是同一類產品……未來XR市場光閥大規模量產和普及,不排除部分企業會順勢在投影光閥上做“臨近產品布局”的可能性。
特別是,本土核心創新對于本土終端企業創新的產業鏈協同的友好性,是完全適用于投影光閥市場的。——1LCD投影光閥的突破,與千元投影市場的誕生是協同關系;未來更多本土投影光閥的上市和成功,也必然要依賴于更多創新的投影應用市場的支撐。對于投影光閥企業而言,找到更多、更大的嶄新市場(而不是去內卷既有的投影中高端存量需求),是實現“卡脖子”問題突破的關鍵所在。對此,行業專家稱,這將是一種以創新為基礎的、高質量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總之,本土投影機光閥的突破,關系著國內投影產業從大到強的轉變,是投影消費日益向更高品質升級和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保障。同時,本土投影光閥的差距和難點并不在“技術”上,而是在“市場”上:是如何面對國際供應商成熟、可靠、亦沒有暴利的同類產品競爭時的生存空間問題。而后者的解決依賴于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增長,特別是依賴于全新的投影應用的大眾場景和產品的開拓、開發!通過占領新興投影硬件市場進行迂回戰略,是本土投影光閥產業鏈的可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