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電子紙“消費”需求端的發展并不盡人意。一方面,電子價簽在2023年下半年,市場需求迎來下滑。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的市場透支,以及歐美等地區宏觀經濟不景氣影響。
另一方面,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電子紙屏幕應用,成長速度亦受累于“全求消費電子市場低迷”的影響,不達預期。同時,大尺寸新興的數字標牌,包括單色、四色和彩色產品,亦受到宏觀經濟和自身高價位影響,發展并不迅猛。
不過,這不妨礙電子紙產品持續獲得資本加碼,并在技術上得到新的突破。尤其是后者,正在成為“熱點”。技術進步之中,彩色化和大尺寸化是雙輪,而大尺寸則是“擁有更好成熟供應鏈基礎,同時行業瓶頸效應明顯的技術突破方向”。
技術角度看,電子紙大尺寸化的障礙,并不在于制造,而在市場端。即尺寸越大價格越貴,賣給誰是一個問題。事實上,利用液晶面板的TFT背板等顯示行業既有產能,電子紙變大的“產能和工藝”準備是非常完備的。缺乏的是市場需求準備。
應用角度看,電子紙尺寸變大擁有更多的“超級意義”。第一,電子紙產品、尤其是大中尺寸的功耗,不像液晶或者OLED顯示與顯示面積成正比。大尺寸電子紙的核心功耗依然是計算、存儲和通信,這部分不會隨著顯示面積變化而增長。但是,大尺寸化卻是“增值和創新新需求”的基礎。
例如,電子價簽上,小尺寸的應用只能簡單顯示有限信息,只有在3-4英寸上,才能實現多元信息、更多互動體驗的搭載。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4寸以上的比例已由2020年的1.4%上升至2023年的18.6%。再例如,如果要用作“電子黑板”,那么電子紙至少需要65英寸、最好達到85英寸的顯示面積。
2023年全球首款42英寸電子紙產品投入市場。這大致相當于2005年液晶顯示達到的商用最大尺寸。——行業人士認為電子級大尺寸化不需要液晶顯示經歷的近20年歷史,但是卻依然需要三五年時間才能實現與主流液晶顯示“尺寸線平行”。
而在更大的尺寸上,電子紙顯示在數字標牌、商務、教育等場景中的應用市場將持續打開。畢竟能夠承受更高價格成本的商用顯示應用主要來自“大尺寸市場”:現在電子紙中等尺寸,如20-42英寸,重疊于電梯廣告等“極度成本敏感性”數字標牌應用。這一點與電子紙產品相對更貴的“競爭缺點”共同決定了其市場成長的巨大壓力。
所以,打開電子紙的增長價值、主流場景應用空間,必須在大尺寸上有所作為。特別是隨著彩色化方案的逐漸成熟,“尺寸變大”與“成本控制”,正成為電子紙市場發展的“兩大瓶頸”。預計在資本的持續注入下,2024年電子紙的既有應用會向更理想的尺寸線優化,同時“最大”電子紙顯示產品的紀錄還將被打破。
至于大尺寸電子紙產品下一步的“突破極限”會定位于哪個尺寸,行業認為65英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這是一個兼顧“大尺寸、控制成本、液晶等既有競品商顯應用豐富度的尺寸”。在電子紙向大的過程中,有行業人士預計2024年按顯示面積算電子紙市場的成長力不會低于50%。如果有特別好的爆款應用,在低基數下翻番成長亦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