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巴可(Barco)舉辦的“博論物語-思享匯”活動在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舉行。現場眾多特邀嘉賓及媒體共同欣賞以“永恒的自然 ETERNAL NATURE”為主題的沉浸式數字藝術,在光影中探索數字藝術展覽的發展與未來。
巴可中國沉浸式體驗業務負責人馮慶文、銘典創視總經理吳學銘作為主辦方和協辦方對現場來賓表示歡迎。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運營總監林挹華,中國4A協會理事、北京道原廣告副總經理兼執行創意總監蔡聲,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院長高鵬,巴可中國市場營銷負責人吳東亮,新媒體藝術家、句集文化創始人楊毅斌,北京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祁慶國,6位專業人士作為演講嘉賓,按數字化藝術創意、策展、運營、視覺技術、工藝、未來的層進式邏輯,在現場進行精彩分享。
沉浸式感受影像技術與藝術的交織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嘗試藝術與科技融合,通過沉浸式的視覺呈現,為觀眾帶來震撼的感官體驗。此次參加“博論物語-思享匯”的嘉賓在“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深度體驗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在虛擬現實環境中感受自然的力量。
ARTE MUSEUM由世界知名數字設計公司帝視特(d'strict)傾情打造。自2020年開始,d'strict相繼在韓國濟州島、麗水、江陵打造了三家ARTE MUSEUM數字藝術美術館。2022年,由多組代表作品構成的特別展館ARTE M也在香港開業。2023年4月28日, 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在成都東郊記憶園區盛大開幕。美術館展覽面積5000平米,是ARTE MUSEUM在中國內地的首家數字藝術美術館。館內應用了百余臺Barco G 系列和 UDM 系列投影機,憑借Barco投影機出色的畫質、精準的色彩、穩定的亮度,完美地呈現了一場震撼的“自然”動態美學。Barco產品出色的表現滿足了d'strict 公司的期待并得到高度認可,未來三年 d'strict 公司所有沉浸式體驗展館項目都指定選用Barco擔任獨家投影機全球供應商。
光影中探索數字藝術展覽的發展與未來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文化服務設施和場館的建設力度,也帶動掀起了文化場館的建設風潮。隨著投影技術的發展,讓藝術突破了傳統的被動式體驗,實現了超現實世界的效果。未來博物館發展趨勢如何?“博論物語-思享匯”現場,Barco邀請的6位演講嘉賓從美術館的創意與創新、數字藝術策展與運營、數字化沉浸式視覺體驗、數字藝術的拓展與發展、美術館的發展與學科融合等角度進行分享。
首先,林挹華向在場來賓介紹了d'strict主要項目案例,并詳細講解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針對美術館的創意與創新,如何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圈展館作品,蔡聲分享了看法:“內容主題、氛圍帶入、空間呼應、表現介質四個方向任意一點突出,都能與眾不同。”接下來,高鵬分享了數字藝術策展與運營,并介紹了今日美術館未來館的第四層首次開放雙向的觀看線索。隨后,吳東亮向來賓展示了Barco全球的優秀項目,“Barco希望通過不斷優化,拓展感官的邊界,為行業打造更多的可能。”楊毅斌就數字藝術拓展與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商業項目中,工藝性在標準化下進步與發展的缺失,僅為滿足行業標準的下線要求。工藝性的創新本身也是技術的創新和藝術的創作。”最后,祁慶國分享了對美術館未來發展與學科融合的看法:“通過AI技術,人們已經可以創造出絢麗多彩的藝術作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利用AI繪畫技術復活歷史人物,將他們的形象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
數字技術加持下的可視化呈現
除了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Barco產品應用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博物館、美術館中。如“遇見文森特·梵高”沉浸展、“高迪探索之旅”沉浸展、“科特賴克 1302”博物館、迪拜“未來博物館”……在國內,Barco也是博物館和藝術展的首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在2023年的3場大展——加密藝術展、大道豐碑紀念展、動見——國際動態設計展均選擇Barco投影技術作為視覺呈現;在大型原創IP《浮世の夢》浮世繪5D沉浸藝術展中,Barco G60系列投影機,讓浮世繪畫作“動”了起來,唐宋美學與浮世魅影完成了千年對話;在《畫游千里江山》的故宮沉浸藝術展中,Barco營造出人在畫中徜徉的奇妙體驗;與故宮博物院合作中,Barco開啟一場故宮數字文化之旅,精準再現600年來故宮的四季美景。
除了博物館領域,Barco投影機更是廣泛應用在大型活動、文旅夜游、虛擬顯示、舞臺演繹等多領域。在剛剛結束的大運會和亞洲體育盛會上,Barco投影機發揮其穩定性、高亮度和寬色域等優勢,為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在大型演出活動中,Barco 助力中國首部大型駐場觀念演出《無界·長安》打造沉浸式觀看體驗。
當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Barco 為觀眾打開了沉浸式數字藝術欣賞的新大門。Barco 作為全球專業可視化領域技術的領導者,致力于攜手博物館、美術館完成數字化、可視化的完美轉型,讓傳統藝術在數字科技的加持下變得更加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