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貝銳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上海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獲得國家級的權威認可,貝銳作為一家致力于遠程連接的技術導向型企業,究竟有著哪些優勢?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又將肩負怎樣的社會使命?本文就為大家簡單梳理一下。
何為“專精特新”?
專,即專業化;精,即精細化;特,即特色化;新,即創新能力。“專精特新”企業即具備上述特征的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更是其中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專精特新”這一概念最早由工信部于2011年提出。早期“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稱號由各省市級單位負責評價,各地的標準并不統一。隨著中小企業對于科技發展的貢獻逐漸突出,“專精特新”概念也逐漸上升至國家層面。財政部與工信部于2021年2月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該通知表明,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將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創新投入。這意味著“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評定進入到一個新的更高的臺階。
怎樣的企業才能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將肩負何種使命?
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基本條件是屬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時連續經營3年以上。
當然,在這一基本條件之外,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需要滿足許多其他條件:
專業性方面,評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要求專注細分領域,產品專業性強,具備專業化的發展戰略;精細化方面,要求企業擁有自主品牌,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特色化方面,要求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在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創新方面,則要求企業擁有一定數量的發明專利,核心業務有信息系統支撐。
在上述要求規范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普遍具有“重研發”、“深耕行業”、“實力強勁”的特點,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過50%的年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平均研發投入超過銷售額的7%;超過70%的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過80%的企業位居本省細分市場的首位。
在強勁的企業實力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樣也背負著巨大的歷史使命,對于我國科技發展在領先技術上加強護城河,在其他技術領域上打破壟斷話語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貝銳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作為國內遠程連接領域的代表性企業,貝銳始終以“連接無處不在”為使命,致力于通過高技術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幫助企業建立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網絡與網絡的安全連接。
在16年的發展歷程中,貝銳不斷成長,在專精特新認定十大領域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嶄露頭角,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說明貝銳在由遠程控制、智能組網、內網穿透等核心場景構筑的遠程連接業務在行業內達到了全方位領先水平,受到了權威專家及各級行政機構的廣泛認可。
同時,在市場層面,貝銳旗下“向日葵遠程控制”、“蒲公英智慧網絡”、“花生殼內網穿透”以及后續加入的“易維幫助臺”等產品均得到了廣泛認可,正不斷賦能各行各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創造以技術驅動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