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顯示技術而言,家用市場一直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液晶電視幾乎排他性地壟斷了這一市場。不過,液晶顯示技術自身并非完美,因此,在消費需求持續升級的進程中,也給其他新技術的進入逐漸留出了空間。
近來,關于液晶面板行業的報道持續放出,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一份同樣來自韓國的顯示面板制造商SDC與LGD的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對比。報道稱,二季度SDC合并收入7.7萬億韓元,營業利潤近1.1萬億韓元,而同行LGD營業虧損4880億韓元,合并收入56070億韓元。
關于LGD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對液晶電視需求的大幅萎縮,另一方面是自2021年年中以來液晶面板價格的持續下跌。鑒于此,LGD日前宣布,將于2023年結束在韓國本土的液晶面板生產業務,但將維持在中國工廠的生產。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SDC,數日前,SDC宣布于2022年6月正式結束長達30年的液晶面板生產業務,今后三星電子的電視設備將采購其他生產商的面板。
事實上,液晶面板的頹勢早在2019年前后就已顯現,而SDC和LGD其實也早有了收縮液晶面板制造規模的想法,只是全球性疫情的影響下,液晶電視的需求量和液晶面板價格出現了短暫的增長,另制造商們延后了這一想法。而在疫情影響逐漸弱化的背景下,液晶面板的頹勢再次難以掩蓋地暴露了出來,最終導致SDC、LGD等巨頭下定了“最后的決心”,決定割肉止損。
然而,液晶電視需求量下滑,并不代表市場需求不存在。事實上,家用顯示的需求不僅存在,并且正在朝向更大尺寸、更高清晰度的方向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在80英寸已經成為當前家用電視主流尺寸的基礎上,百吋以上家用顯示設備的受歡迎程度正在日益升高。
而此時,液晶的短板就暴露出來。受制于顯示原理,液晶電視在做到百吋以上后,成品率將大幅下降,導致成品價格幾何式增加。同時,液晶面板無法拆分,必須是一個整體,這就導致,百吋以上液晶電視在運輸、搬運和安裝方面都會非常麻煩。而如果采用工業上采用的液晶拼接方式,則由于其驅動電路全部位于屏幕邊緣,而導致拼縫問題無法避免,畫面必然出現被割裂的情形,不適合家用。
所以,現在液晶電視性能與市場百吋以上需求之間出現的空白,就亟待新技術、新產品來填補,也就引發了如今顯示技術研發和顯示設備制造商對于這一市場的提前占位。這之中,典型的包括激光電視、OLED電視、Micro LED電視等等。不過,目前來看,該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究竟誰將接手由液晶電視留下的空缺,尚無法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