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將是投影產業結構化升級的關鍵一年。尤其是全新一代激光光源和LED光源的大規模使用,有望在產品競爭端產生質變效應!”行業人士指出,2022年投影圈的競爭不僅不會減碼,反而正在進入嶄新的階段。特別是從數據角度看,投影產業正在面臨“全新機遇”。
三個100萬,描述產業格局
2021年,國內投影市場基本實現了“第四個”年度100萬臺的市場規模增長。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智能投影市場(不含激光電視)銷量達到480.3萬臺,同比增長29.0%;激光電視銷量達到28萬臺,同比增長31.9%;工程激光投影市場,2021年出貨量為12.1萬臺,同比增長179.2%,成為主要的市場增長點。同時,商務投影市場規模則萎縮了三十萬臺上下,成為規模上的主要出血點。
2021年,國內投影市場,還誕生了“首個現象級品牌”:即極米DLP智能投影銷量首次達到準100萬臺規模。IDC數據顯示,極米在2021年國內大陸市場出貨占比為21.2%,按照這個比例,其出貨量為98.7萬臺。這也是國內投影市場首個單一主流品牌單一年度“百萬量級”的成績。甚至,這也可能是全球投影市場,單一品牌單一國別或地區市場的百萬級銷量成績。
同時,2021年國內投影市場還取得了“高端家用”首個100萬臺的市場成績。行業人士預估,2021年國內大陸地區,激光電視銷量達到28萬臺、傳統家庭影院機型市場規模5萬臺左右、不含激光電視的智能投影銷量中,2K流明以上份額達到11.8%,約56.6萬臺、結合高價格的不足2000流明的超短焦LED投影和汞燈娛樂機型銷量,追求亮度品質或者差異化應用的高端家投市場規模穩超100萬臺。
以上三個百萬臺的成績數據,說明國內投影市場總量增長可觀的同時,市場需求高端化明顯、市場頭部品牌效應持續加強。也預示投影行業市場正在進入“質量和數量”都需要重視的嶄新競爭階段。單純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或將開始失效。
六個超100%的增長數據,描述產業機遇
2021年,激光工程投影機市場,年度增幅179.2%。這雖然是在2020年低基數的“優勢”上實現的,但是卻也再次確立了工程投影市場、特別是激光新光源產品長期向好的發展“共識”。同時,激光投影市場中,不含激光電視的家投產品、特別是智能便攜激光投影的上市,也推動了激光智能投影“2021年銷量增長超100%”。
除了激光產品線細分領域增長之外,LED投影產品線,也“成績突出”。其中,2021年超短焦和中長變焦LED智能投影加大市場投放力度,實現了“非傳統中焦定焦LED投影”產品線銷量增幅超過100%;2021年,新一代LED光源進一步提升LED智能投影亮度極限,進而在高亮度產品區間,即2000流明及其以上產品市場占比大幅提升,增幅甚至超過200%……
2021年,投影市場在另兩個“關注度稍差”的細分線上也實現了“高增長”:其一是1500元左右,較高價位(和多數單片式LCD機型比較)單片式LCD機型產品實現了“超過100%”的增幅。單片式LCD機型表現出,高價格產品成長速度高于低價格產品的特征。其二是抗光幕市場呈現爆發式“啟動”姿態,不僅市場供給品牌數量提升超過100%、市場銷量規模增長更是超過100%,高端屏幕市場在家用、商教領域都迎來了空前的歷史性“高增幅”。
以上六個“超100%”的增幅數據,一方面說明了整體投影市場的“活躍性”,另一方面也通過與宏觀增幅的“較大差異”,表明投影行業消費需求正在“更多元化”、同時也更重視“品質”的發展特點。投影品牌采取更多元的細分市場供給策略和創新戰略,將有助于品牌在不同場景中都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質量與下沉市場之爭,更趨激烈
存量市場不斷升級、下沉市場不斷擴張”,這是業內人士眼中投影行業發展的基本格局:從2021年成績看,家投市場增量大頭來自于縣城和四五線下沉市場,增量大量依賴于低于2000元價位的低價格機型;但是,一二線城市市場,激光電視、高亮LED機型、激光微投、超短焦微投等升級產品也獲得了在“換新”市場的加速成長。
同時,商教與工程顯示市場,投影應用也進一步下沉。包括縣城的景觀、文旅、餐飲會館、博物需求,都在加速成長。且這部分市場對產品的性價比非常敏感。但是,在另一些傳統市場,如高教投影市場,抗光幕等高價值應用產品得到更多重視,高亮+抗光幕的組合需求增加,高品質換新和升級趨勢也很明確。
二元市場格局”!這是目前投影市場成長性的最好表述:即數量增長靠下沉市場;換新市場則更側重品質升級。前者是2021年部分投影品牌加大2000元以下價位產品開發,推動4000-5000流明0.47方案入門工程機型普及,推出一定量低于5000元價格LED和激光等新光源商教投影的核心;后者則是2021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超短焦、高亮度家投機型、三原色激光投影、萬流明單片0.67英寸DMD、三片式萬流明0.76光閥LCD機型和光學抗光幕產品供給增加的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投影品牌的發展就變成了“兩手抓”。即升級、創新型產品和普及型、下沉性產品。這也是部分品牌開始采用“雙品牌”戰略的原因所在。——雙品牌戰略,已經構成行業供給品牌結構調整的一個潛在的“重大變量”。當然,雙品牌線運作并不容易,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最終成功,但是這不妨礙,這一變化能反饋“市場結構二元格局”的特征。
在應對二元性市場結構時,行業提供的二元性供給結構,也會進一步強化市場的競爭。特別是對于傳統的日韓臺和歐美等外資傳統投影品牌,本土創新品牌在下沉端無疑更給力,在創新端則直接挑戰傳統外資品牌的“強勢細分市場”。這將帶來從供給數量到質量上的雙重“競爭烈度增加”。
綜上所述,國內投影市場的發展尚處于“宏觀意義上的機遇期”,但是真正的高增量點卻表現在“更多細分場景與應用上”。行業成長和品牌發展都更具有結構性特征,這無疑導致行業市場呈現“規模更大、競爭結構更復雜”的創新高峰時刻。包括新一代的LED和激光光源、三原色光源、新一代鏡頭和低成本光閥,本土LCOS光閥等都會成為行業企業驅動“結構性成長”的有力創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