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OPPO INNO DAY 2021上,OPPO發布了新一代AR智能眼鏡——OPPO Air Glass。這意味著AR眼鏡正式步入消費級市場,未來將有望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的“第三塊屏幕”。
OPPO Air Glass以展翅蟬翼為靈感,采用由至格科技獨家提供的衍射光波導鏡片與單目分體式設計,實現了美感與輕便并存的極致體驗。眼鏡整體重量輕約30克、鏡片厚度僅為1.3毫米,是目前業界最輕的單目AR眼鏡。
交互方面,OPPO Air Glass提供了4種交互方式,包括觸控、語音、手勢和頭動操控,用戶可根據使用習慣,自由選擇交互方式。功能方面,支持通知提醒、步騎行導航、演講題詞、實時翻譯等多種實用功能。
本次OPPO發布的AR智能眼鏡,一大亮點在于實現了佩戴輕盈,用戶體驗得到大幅提升。而實現佩戴輕盈的核心關鍵,則在于其AR顯示模塊采用了先進的衍射光波導技術。
為了同時滿足佩戴輕盈與長時間續航的用戶需求,OPPO Air Glass以特定規格定制了衍射光波導鏡片,采用了復雜的光柵結構,讓光線更高效地反射、衍射,成像亮度更加均勻。搭配Micro-LED顯示屏及OPPO自研的Spark微型光機,平均入眼亮度可達1400尼特,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眾所周知,對于AR智能眼鏡來說,重量和體積是其在消費端普及的最大障礙,畢竟想要將AR眼鏡融入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輕薄舒適是基礎。然而一直以來,大多數產品的AR顯示模塊都存在體積笨重、視場角小、眼動范圍小、量產難度高等問題。無論是傳統的半透半反顯示方案還是基于傳統幾何光學原理的陣列光波導顯示方案都無法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為此,衍射光波導應運而生,它同時具有輕薄、視場角大、眼動范圍大、量產成本低的優勢,因此被普遍認為是AR行業未來的主流顯示技術路線。此次OPPO采用衍射光波導技術,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目前,國內眾多廠商都在積極布局衍射光波導技術及鏡片產品,但由于衍射光波導本身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需要企業具備很強的微納光學設計和生產能力。因此,很多想要切入衍射光波導領域的光學廠商實際進展非常緩慢。
而且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很少有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廠商。目前大部分仍采用垂直分工模式,這樣的模式由于缺乏資源內部整合能力,所以在產品快速迭代與大規模量產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至格科技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自有完整產線且能夠進行規模化量產的衍射光波導廠商。基于清華大學光柵與測量實驗室二十余年的專業技術積累,自主掌握“光柵設計、光柵母版加工、納米壓印生產”三大核心技術。
光柵設計方面,至格科技自主掌握針對不同類型光柵的全套計算軟件,軟件算法來源于清華大學光柵與測量實驗室20余年的技術積累。相比大部分廠商所使用的商用軟件來說,我們自研的光柵設計軟件具有計算速度快、計算精度高、設計自由度高三大優勢,不僅能夠快速、準確地完成光柵設計,而且還能設計很多商用軟件無法設計的復雜光柵結構。
光柵母版加工方面,至格科技掌握基于全息光刻和離子束刻蝕的完整的光柵母版加工工藝,并已建成功能完備的光柵母版加工中心,可以實現各種光柵母版的快速加工和迭代。不僅加工出來的光柵周期準、加工精度高,而且還可以制作傾斜光柵結構。
▲ 光柵掃描電鏡照片
納米壓印生產方面,至格科技已經在浙江湖州建成了國內首條AR衍射光波導量產產線,已打通納米壓印、切割、貼合、黑邊等生產工藝環節,并已實現批量生產交付。
至格科技在實現了光柵設計、光柵母版加工和納米壓印生產這三項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衍射光波導批量生產體系,且已具備C端客戶的量產交付經驗,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設計、制版到材料和工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以及快速、穩定、可靠、低成本的衍射光波導量產交付方案。
目前,從OPPO發布的OPPO AirGlass來看,消費級AR眼鏡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隨著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AR硬件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正如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所說,科技公司必須通過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作為國內領先的AR衍射光波導廠商,至格科技將一如既往地加大研發力度,提升量產能力,解決行業難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AR產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