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會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各領域的人大代表及政協代表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崔田提出的“用大數據管理高校體育課程”提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崔田委員,照片來源于網絡
崔田委員認為應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能充分彌補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存在的不足。隨著社會發展,將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在高校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那么應用信息化技術能為高校教學管理帶來哪些改變呢?
可視化巡課督導 助力教學監督與管理常態化
現階段,一些高校受教學管理團隊人力制約,走班查課等教學管理工作頻次不高且效果一般,難以對課堂教學進行常態化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應用視音頻技術足不出戶就能遠程查看,實時監督教學開展情況。而AI等先進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管理,可以實現教師教學行為自動識別和記錄,大大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的督導巡課的工作壓力,從而實現常態化的教學監督與管理。
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顯著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教學狀態數據收集 提升教學管理科學性
教學狀態數據收集對實現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大數據可以讓師生的教學過程在每個環節都留下“痕跡”,高校可以根據這些“痕跡”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類,并開展類別式的差異化教學。這樣有利于高校快速了解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地開展差異化教學工作。
此外,教學狀態數據收集也可以應用于教師管理工作,教師開展教學的模式、課堂行為都能作為數據進行記錄。教學管理者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快速對教師教學進行評估,并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建議。
信息化技術可以對教師行為進行分析和記錄
智能化設備管控 為教學管理者減負
現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包含制定宏觀的學校發展規劃,還包括課堂質量監督與教師管理等。應用信息化技術,能為教學管理者減輕很多重復性工作,提升教學管理效率。
例如,日常的設備管控耗費了教學管理者的大量精力和時間。應用先進的物聯技術,可以極大地提升對教室設備管控的效率。兩會上,崔田委員就提出了相關建議:“用大數據管理高校硬件設施的使用、規劃和建設。”
除上述優勢外,信息化技術還可以用于管理課程分類、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規劃、發展與管理相關課外社團等場景中。那么要如何將如此復雜的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呢?
其實,青鹿已經整合了教學管理的相關技術應用,為廣大教學管理者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教學管理工具。想要了解青鹿智能管控新產品更多信息?5月30日-5月31日,2020青鹿春夏高校新品云發布會即將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