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進一步下沉,品牌格局“分層”日益凸顯
前文講到,2019年“利潤普降”成為行業整體的基調。首先是上游LED芯片等產業,2019年以來遭遇了需求增長不利、面臨結構性過剩的問題。自2018年中開始,市場價格逐步走低,特別是照明市場的行情變化,持續影響整個上游晶片和封裝供應鏈的價格變化。上游市場的價格下降,某種角度應該利好“下游終端”的成本控制,特別是LED顯示屏這種高附加值行業,更應該從中受益。
但是,近年來小間距LED產品應用和技術的擴散,造成了大量“新興企業的參與”:P1.5級別的產品已經成為“大路貨”,P1.2的產品“如果不是客戶對產品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也會成為‘大路貨’。”
在技術擴散與市場擴張同步的背景下,上游市場的價格下降,成為了更多企業“爭奪這一市場”的動力:因為,可以用更低的價格銷售,意味著市場擴張和低端應用、非品牌敏感性市場的加速啟動。可以說,本應該成為下游市場利好的“成本下降”,反而極大的增加了市場參與的“規模和價格”競爭壓力。
尤其是2019年以來,P2.0-2.5產品大量進入縣鄉應用市場;P1.5-2.0產品應用場景也進一步下沉。在低端應用中,客戶最在乎成本、其次是可靠性,而對于顯示效果、色彩、平整度等要求不高。“降低品質綜合要求之后,低端廠商聚焦成本競爭力和穩定性兩個重點,產生了‘新的市場分層’。”
而低端市場的發展,反過來也會反噬此前的高端市場和高端應用。給整個產業鏈帶來成本競爭壓力。后者導致了系統性的產品均價下降、毛利下滑,嚴重影響頭部廠商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