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智能微型投影機銷量突破110萬臺——這幾乎與去年全年銷量相當,這也將使得智能微投以一己之力,超過傳統家用、商教、工程四大市場與新興的激光電視產品的市場總和。但是,微投霸主之位確立之時,人們亦在思考微投產業的下一步在哪里?
均價微漲,但不足以支撐行業目標
2018年上半年,智能微投產品銷售均價為2300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2020元,均價有一成半的提升。但是,與去年下半年2200元的均價比較則變化不大。且這個價位依然是“投影圈”均價最低的產品線。
目前,智能微投產品的均價,與智能微投產品“技術的發展”已經形成落差:一方面,1000流明上下亮度的產品光源技術已經成熟,市場上擁有比較豐富的供給;另一方面,4K、1080P微投光閥芯片業已經出現,但是4K微投尚未見新品發布——2018年廠商們的新品更多集中在0.33光閥的廉價1080p微投之上。
2018年上半年整體上,微投行業的產品新品布局,已經從2016-2017年非常明顯得“追求科技高度”,向“推動更為務實的產品線”,即廉價的0.33 1080p產品和500-700流明亮度成熟低成本光源產品轉向——廠商的態度更為“實際”,新品價格線更為貼近市場銷售均價的規律非常明確。
甚至,除了堅果、極米這樣的行業領頭羊企業,大多數微投品牌基本已經放棄以高亮1080P為代表的“高端微投”新品發布。微投行業由此呈現出“實際新品規模不小”(對應于市場銷量的翻番),但是“新品有感性下降”(對應于缺乏突破性看點的新品)的“技術突破降溫”局面。
微投行業這種均價低、廠商策略進一步側重于“銷量”規模的路線,與此前行業強調的無屏電視、巨幕大屏的路線似乎出現了裂痕,并伴隨有廠商們的再次重新自我定位。
大屏理念還在,但是要裝新酒
2018年上半年,微投產品不是投影圈唯一銷量大增的產品:激光電視更是以240%的增幅,成為增量之冠。
7月份,堅果推出一款型號為U1的激光電視產品,售價只有8999元。顯然,采用了更高亮度光源、4K光閥、更高端音響系統的U1的定位并不與傳統智能微投產品重合。但是,如果考慮到目前高亮度1080p微投產品4000-5000元的售價,4K的U1激光電視已經展示出“一種可以實現價格尺寸銜接的趨勢”。
2017年以來,微投產品的兩大王牌,堅果和極米先后布局智能激光電視產品。后者在總體的體驗上,不僅基本達到彩電產品的水平,且也應亮度的極大提升更符合“出色的居家大屏”的概念。由此在投影版圖中,基本形成了入門微投、高端激光電視的產品線格局。
尤其是隨著2017年中,米家激光電視率先開打萬元下產品的“價格戰”,行業傾向認為,未來激光電視主機產品價格主流中樞可能在5000-8000元。這個價格區間將與即有的智能微投產品線形成“無縫銜接”。
而對于微投而言,假若開發1500流明以上亮度,或者4K產品的機型,首先就面臨價格成本的上漲——不僅脫離主流消費群,而且與激光電視產品“大有重疊之勢”。如果價格相當,顯然激光電視的體驗價值更過一籌。
所以,在微投產品更傾向于“實在化”的市場格局中,不是微投品牌在放棄高端大屏的夢想,而是“高端”空間有了激光電視這個新選擇。在智能微投與激光電視構成梯隊性家居大屏選擇中,微投的產品布局,必然更傾向于“經濟性市場”。
未來智能微投的突破,更看上游技術進步
2018年上半年,智能微型投影機銷量已經超越110萬臺,超過去年全年總和。這讓人們對于2018年微投行業的年度規模充滿想象:歷史經驗表明,微投產品上下半年銷量比在4:6的比例,即2018年全年微投市場渴望沖刺270萬臺以上的歷史最強記錄——這個記錄也將超過2017年整個投影市場的總規模。
所以,客觀上微投產品尚處于“銷量增長的最高峰”。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國內市場微投產品的容量至少在500萬臺以上。且持續的技術進步依然有望將微投產品的市場總規模提高到更高的量級。
但是,對于微投產品的進步,目前“瓶頸”明顯。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微投新品更為兼顧經濟性”的市場定位;另一方面則是“核心技術部件”的短期瓶頸作用。后者主要是指LED光源的進步,以及低成本高分辨率光閥的技術進步。
首先,LED光源產品的進步具有兩重指標。其一是,能夠提供的最高亮度。從這個指標看,LED光源中頂級產品,在1500-2000流明的亮度上是可以支撐的。但是,在另一個指標“廢熱”量上,高亮的LED光源明顯需要“更強大”的散熱系統。這對微投產品的體積、噪音、震動等控制提出了“不可完成”的挑戰。
即,微投產品實際需要的是“不斷提升LED光源的電光效率”。更高的LED電光轉化效率,能夠在同等亮度下降低“廢熱”,進而有利于控制產品體積、噪音、震動;更高的LED電光轉化效率亦能在同樣的散熱設計下,提供更高的最終輸出亮度。也就是,LED光源電光效率的進步,會促進微投產品線全面的設計和性能提升。但是,這種技術進步顯然依賴于LED上游產業,而非微投行業。
第二,在微投產品之中DMD光閥的意義巨大。它不僅僅是最直接的成本因素,同時也對產品的體積有明確影響。尤其是,不同光閥結構和封裝對“照射亮度”的瓶頸效應,直接決定了微投產品能夠獲得的“最高投影亮度”。
目前,0.33的1080p光閥實現了2K產品的低成本化,但是其對亮度的承受度并不令人滿意;0.47的4K光閥雖然在亮度承受力和4K這個指標上非常領先,但是其成本卻顯著高于微投市場的承受力——尤其是在0.45的1080P高亮光閥還未實現低成本供給的背景下,4K微投光閥的成本控制道路更顯得漫長。
實際上,2018年微投產品的“新品”轉向“經濟適用型”,不僅僅是廠商產品線策略的選擇,其中也包含了“缺乏足有利的上游技術進步支撐”這樣的因素在內。
看好智能微投長期成長
面對2018年微投行業的策略調整,行業內看好微投市場的呼聲并為降低——這亦印證于微投產品的銷量暴漲趨勢。
首先,電影文化依然是重要的微投應用推動力。2018年國內電影票房必然創出新高,目前已經較去年提前一個月實現400億元的票房成績。而電影業從來有下半年更火的行情規律。第二,微投市場的需求還在被其性能指標壓制。例如,上半年產品均價的增加基本來自于1000流明產品段。這類高亮產品已經達到整個微投市場的三成,另有超過5成的消費傾向于在價格下降時,會選擇更高亮度的產品。第三,作為第二臺電視機,和彩電、PC、手機之外的第四塊屏幕,微投產品以其大屏、可移動、隱私性獲得了互聯網一代消費者的青睞。互聯網一代消費者的總規模和消費能力還在持續增長。第四,小米、天貓等現象級品牌加盟微投市場,帶來了更多的粉絲經濟消費力。第五,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轉型的過程還未完成,社會消費能力還在持續增長。
對于智能微投產品的持續高增長,至少有以上五方面的“有利因素”的驅動。且,暫時智能微投產品沒有“競品技術”、更亦存在巨大的“技術提升可能”。因此,智能微投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增長,也許只是“牛刀小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