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5年的高科技企業、一位75歲還活躍在一線的“創業者”、一個沒有血緣和姻親的三思“家族”:這一切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經營密碼”呢?
對外論劍,“高精尖”是特征
1993年以16萬元創業的上海三思,拿到的第一桶金“讓很多外國同行垂涎三尺”:93-94年,幾乎壟斷了全國90%的證券公司營業部里的行情顯示屏。作為早期股票市場交易的基本工具,證券屏上每一個數據都可以說是“真金白銀”。能夠拿下這一市場,就是頒發給三思LED顯示產品“品質認證”的“最高獎項”。
高端市場、精致品質、尖端技術:三思LED產品以這三點為特征,25年的歷史中不斷拿下“國內乃至全球”標志性的工程項目。比如,港珠澳大橋“智慧照明系統”、北京航天測控指揮中心“中央監控指揮大屏”、為上海世博會提供大部分照明和LED顯示屏,并承擔開閉幕式LED顯示設備供給保障任務、為紐約時代廣場提供總量6000平米的LED顯示屏、為洛杉磯CIRCA項目提供總計3500平米的顯示屏……
談論三思這種“高精尖”的定位,不得不提起她的創始人,陳必壽的特殊身份:1980年德國康斯坦大學訪問學者、原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級專家,以及50歲、在別人已經考慮退休的年齡,依然出來“創立”三思,75歲還活躍在公司經營研發一線……
陳必壽先生的名片上永遠有“研究員”三個字。在陳老看來,“董事長”是一個職務,“研究員”更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某種意義上,正是陳老的這種“人生”態度,決定了三思的企業精神必然是“高精尖”創新型的。
目前,三思已經建立起一個總部、四大基地的產業布局;超過400人的研究員隊伍、涵蓋了LED應用領域的各個專業,包括硬件、軟件、光學、材料、微電子、散熱、自動化、電源、結構、系統集成等十多個專業研究所,是業內規模最大、專業最全的研究體系;形成了從上中游技術、材料和工藝研究,到未來“應用實驗室”;從封裝制造、終端集成到應用設計,智慧云計算支持和運營服務;從依賴創始團隊、引進人才,到引進+自我培養、吸收+自我造血雙輪驅動的“國內一流”、“全球領先”LED產品應用創新和工程落地能力。
堅持高精尖的企業戰略,有時候也會有些苦惱。比如,品質和規模之間的沖突。國內LED應用市場品牌眾多,良莠參差不齊。一些應用領域“低質低價低服務”的三低競爭,導致市場價值混亂,并帶來市場在規模結構上的“易變”性。對此,三思堅持“一顆恒心、一張藍圖,干到底”。陳必壽先生,一方面,強調企業要有“闖”的精神,“冒”得精神,敢于走出一條新路;另一方面,更要有品質和口碑理念,“哪怕為此公司發展慢一點,也要把質量搞搞好”。
在三思的哲學里“創新”和“扎實”是同義詞。認清了形勢,就要敢于創新,闖出一條路,但是卻又必須扎扎實實的去“干事”。1995年,上海徐家匯東方商廈超大型室外弧形LED顯示屏,是三思室外廣告屏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本土品牌“贏得戶外市場”的開端。到2010年這塊屏幕經歷了15年風霜雪雨依然“堅挺”,成為三思室外廣告屏“品質”的代名詞,一塊金字招牌!——不僅闖出了新市場,而且“打牢了萬年根基”。
現在,LED顯示和照明等應用行業,正在進入以智慧化、極致化、服務化為特征的新發展階段。這對業內企業的創新能力、產業前瞻性思維、系統和長效服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上海三思以高品質的小間距LED顯示、自主封裝和光學設計、智慧照明與控制、基于新一代應用場景和物聯網的云系統平臺為抓手,正在打造“創新即服務”的“高精尖”LED應用事業新內涵。
長盛不衰的內功,三思對自己的“低調內斂”
三思25年的歷史,這25年恰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25年,也是科技創新產業高速革新的25年。這期間,多輪“科技泡沫”已經把眾多“昔日明星”打回原形。且每一個“失敗的科技企業”,都有“高精尖”的光環。即,三思的長盛不衰,除了堅持“高精尖”的產品市場導向外,必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2018年2月6日,魔都上海一個明媚和煦的冬日下午,三思新一屆“綺定”基金及優秀員工頒獎典禮正式舉行,以此表彰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為公司辛勤付出的一線員工們!熬_定”獎,以公司創始人之一的魏綺定女士命名,是三思每年最重要的盛會。年過75的陳必壽老先生一直堅持“親自到場”。
值得一提的是,“綺定”基金的獎勵對象不僅包括公司核心優秀人才和做出優秀貢獻的同仁,還包括對身患重疾且經濟困難的員工或員工直系親屬的資助。三思一位副總曾如此形容三思:“三思不是純商業化、純工業化的公司,而是一個院所式的公司。不是家族企業,但像一個大家庭”。
院所化,是強調三思總是未雨綢繆的搞創新、總是扎扎實實的推進基礎研發。例如,9年前陳老親言“我們現在已經預感到,LED照明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全國有幾千家企業在做,價格便宜得不得了,完全有可能出現無序競爭.到那時我們怎么辦?我們現在已經有準備了,很多材料都在自己研究!睌的旰,陳老的語言一一中的,F在,三思站在照明產業尖端市場的武器是“智慧照明系統”——在LED照明市場一片紅海,價格戰血流如注的過去三年里,三思把智慧照明做進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十八大以來國家成就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人民的檢閱。
家庭化,是強調企業的人才觀、人際關系哲學。一個可靠、穩定的隊伍,不是用金錢計算和粘結的,而是需要共同價值下的“人文關懷”。幫助那些有特殊困難的員工和員工家庭,就是這種關懷的一部分。
在三思企業血液里,“偉大目標”從來不缺乏“內涵”。“做出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生產流水線,自己研發所有的產品”,這是陳老的想法,也是三思的目標。25年間,三思從填補國內空白、追上國際巨頭,再到核心創新,占領國際市場,以及今天的智能LED應用系統科技的前瞻性布局,實現了從追跑、跟跑、并跑,到無人之境的跨越。
但是,和多數企業喜歡“聚關燈”不一樣,三思比較“內向”。"不太提目標,但無時無刻不在想"。三思的這種“重在實干”的風格,與國際一流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充實了“院所+家庭”的內部人際關系風格。甚至,年齡高達75歲的陳老,亦絕不習慣別人稱呼董事長,而是要求大家“直呼其名”。——只有身份平等了,合作和協作才能最真、最純。
在三思看來,院所和家庭的特征,就是對企業經營中形成的“利”字,在三思內部血液中的屏蔽和清洗。落實到具體的人才觀上,陳老講“人品第一,能力第二”。人才隊伍的關鍵是“適合這個隊伍,團結如一”。從海外歸國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知名專家,業內赫赫有名的行業專家,從高校和大型院所轉來的科技精英,百萬元年薪聘來的外籍首席執行官,全國數學競賽第一名的青年才俊,還有和創始團隊一路走來的近半個世紀交情的老同學、一起下海創業的老同事,60多歲的半百老人……這個充分多元化的團隊,正是靠一種“人品第一”、人的本質價值第一的文化關懷凝結在一起。
一個團結、強悍、老中青、海內外配合的團隊,再加上一個清晰、偉大的目標,這就是三思長盛不衰的內部密碼。這個密碼,平實、平常,低調、內斂,甚至有些普通。不像“高精尖”的LED大屏炫彩奪目,卻能讓企業“堅強如鐵”,在行業的風浪中始終穩健前行。
25歲的企業,75歲的老人——對于時間而言,青春已過;但對于理想而言,三思人“永遠是年輕”。砥礪奮進的康莊大道:未來,還有一個個難題等待突破;更有一顆顆桂冠等待摘取——三思家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