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3月份,上海家電展上,TCL發布了一個對于整個行業都非常棒的“消息”——消費者正在“回歸屬于電視的時間”。
TCL集團高級副總裁、TCL多媒體CEO、雷鳥科技董事長王成在此次發布會上公布了TCL電視內容運營的詳細數據: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TCL電視用戶日均開機時長只有4.9小時,而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 就達到了5.4小時;同一時期用戶在線視頻觀看時長達到了4.4小時,同比增長22%。
即,從2010年開始的“消費者逐漸遠離電視”的趨勢,已經得到逆轉。消費者正在重新擁抱彩電產品,這個傳統“家庭娛樂”的主角正在滿血回歸!
消費者時間的回歸,為什么?
是誰搶走了屬于彩電的“時間呢”?統計研究表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高度普及,是消費者“遠離電視”的“罪魁禍首”。
掌上的移動設備,作為視聽娛樂和信息終端,具有顯著的優勢:便捷——隨手使用、隨身攜帶;贏得碎片時間——不需要固定時空來應用;個性化——手機等設備是以個人應用為中心的;多元化的應用——游戲和影音娛樂、各種信息、社交、支付和金融、購物等功能,這些功能都以個性和個人化的身份認證為基礎。
相比較而言,很長時期內,電視機的“產品體驗”過于傳統:內容固定、缺乏應用靈活性、難以組織碎片時間、缺乏個性化的個人化的應用體驗,以及真實視聽感受上與手機屏幕體驗差距不夠大等。這些成為了,人們在“增加移動設備時間”的同時,減少“彩電時間”的原因。2014-2015年,行業最悲觀的時候,一線城市市場,彩電的“時間片”已經較高峰期下降3-4成。
“一個設備,被應用的越來越少”——這是比價格戰更為可怕的行業過程。彩電時間的流失,也成為了彩電企業必須認真面對的“最大”危機。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出路,只有創新二字。
2016年開始,TCL彩電市場在智能化領先、顯示技術超前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拓差異化的發展價值點。一方面,通過AI技術,實現了以面部識別和聲紋識別為基礎的“彩電應用個性化”。即,電視機自身可以知道“誰開的機、誰在看”。這個革命對于彩電歷史而言是空前的。彩電從傳統的“只能做為家庭公共產品”,變成了“可以成為私人產品”。個性化的內容、影音、游戲、資訊、社交、支付與金融、購物等綜合化功能的開發,都必須以“身份認證和個人化為基礎”。
另一方面,電視機和移動掌上設備比較,顯著的短板是“輸入障礙”:即電視機沒有觸摸屏、鍵盤、鼠標的輸入設備,遙控器能集成的輸入功能有限,且體驗不好——AI語音交互,恰恰能跨過這一“物理輸入設備障礙”,實現“非接觸性”的、更便捷的內容輸入和交互。
2017年開始,語音AI成為TCL彩電產品新品的標配。語音功能意味著把電視的“應用空間”從非常具體的客廳、沙發前面,拓展到了整個家庭:用戶不用在把自己必然的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這種變革,遠遠比替代遙控器要來的更為劇烈。同時,語音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新應用”:它能提供身份認證、也可以提供音頻娛樂、可以成為鏈接整個智能家庭的入口和“遙控器”、甚至一個知心的聊天伴侶、家庭教師……
在過去的幾年內,TCL亦進一步推動了電視機“傳統體驗”的升級:色彩上QLED技術不斷演進;聲音上尖端技術的應用與國際知名大廠的合作,打造完美聽覺體驗;尤其是在產品尺寸線上,實現了從30-40為主到55+為主導,并向更大的65-75時代演進。
和移動設備比較,彩電的影音體驗核心優勢在于“屏幕之大”。雖然,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不斷追求更大的屏幕,比如全面屏技術。但是,手掌上的大,和居家的大,不是一個概念:如果說,30-40英寸主導的2010-2015年,彩電顯示效果的震撼性還不夠突出;那么2017年55英寸占據超過三成的市場,已經是“大屏時代”。而TCL在深圳正在建設的11代液晶面板線,則是主要瞄準65和75英寸產品經濟量產,以及兼顧85英寸產品制造的“8K霸屏”時代。
更為巨大的屏幕、更好的色彩、音響——這是將用戶時間從移動設備拉回彩電的“關鍵體驗升級”之一。對此,行業專家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抱怨“競爭者”的優勢,更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
AI、智能、身份認證、個性化、更大的屏幕,更美的聲音和畫面:在這一系列技術創新之上,TCL彩電實現了“體驗升級”、“價值再錨定”,也迎來了消費者時間的回歸。據統計,過去的一年,TCL智能電視日活躍用戶平均在線上觀看2部電影,或者是4-5集電視。籘CL平臺日活率58%,行業平均水平在50%-53%;付費用戶次數超過200萬。
造一臺時間機器,TCL重新定義“電視機”
“電視廠商不僅僅是硬件制造商,而是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時間解決方案,讓用戶的家庭時光更加美好!盩CL集團高級副總裁、TCL多媒體CEO、雷鳥科技董事長王成在上海家電展表示。
這代表著TCL對電視機未來的嶄新理解:傳統電視機的角色是“簡單的內容接受端”,消費者的權力僅僅是“更換不同的頻道”——消費者無法得到個性化、差異化的“內容服務”,更無法拓展“廣電音視頻”之外的“新功能”。
“手機、平板電腦、NB、PC,這些設備都有豐富的功能、多元的應用。彩電不實現變革,自然會‘不受待見’!薄剿鳌翱捎脙r值維度的極大豐富”,這成了彩電產品升級的唯一方向和目標。智能化、AI、交互技術、用戶身份認證和識別、大屏幕化等技術,無一不是圍繞“更豐富的內容”、“更靈活便捷的應用方式”、“更差異化的體驗效果”在創新。
這些產品和技術創新,歸結起來,給彩電帶來的核心變化是:此前,看電視就是被動接受電視臺的安排,是有限的套餐;現在看電視是主動選擇自己愛看的內容,是“無限的自助餐”;且隨著AI技術的持續進步,“自助餐”正在向“私人廚師”升級——智能AI根據識別到的用戶身份,主動匹配用戶習慣,形成“服務式的定制”推薦。
“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貼心”。這是新時期彩電能夠將用戶拉回大屏幕前的關鍵。對此,TCL稱,“行業發展至今,彩電廠商的本質也已經發生了改變,從傳統的設備制造零售商變成了用戶時間方案的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內容、服務和電視”。
未來的彩電要“提供真正的個性化內容推薦能力,讓信息、服務找人更精準,能夠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電視廠商的本質是用戶時間方案的提供商”。TCL已經定義出未來彩電的價值所在、并找到了實現更高的用戶粘性的方法。作為全球彩電行業的三甲之一,TCL再次為整個行業的歷史航船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相信,在新一代顯示和AI技術的加持之下,消費者時間向彩電的回歸必然再次點燃行業高速成長的引擎。不斷創新之下,傳統的彩電,正在新的個性應用模式下,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