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商顯市場更加品牌化和綜合化,以技術供應鏈為核心的產業組織結構,正在讓位于以應用需求和市場場景為中心的產業組織結構。
比如,在DLP拼接領域,市場三甲之一的GQY在2018年加速轉向小間距LED產業,小間距LED占其銷售份額已經達到半數。同樣的道理,2018年海信再次高調發布新一代的會議交互產品和解決方案、會議零售投影的十年冠軍品牌明基大力度加強了會議平板的推廣、投影行業第一渠道品牌和教育顯示第一裝備供給渠道鴻合,將會議平板為中心的商用顯示產品線獨立運營……
品牌,尤其是大品牌端的變化格外豐富多彩,這是2018年商顯行業的基本特征。而這種向大品牌傾斜的市場過程,也伴隨著“需求主義”的市場統治邏輯的確立。
例如,一些品牌可能說自己是專業的LED產品廠商。但是,現在DLP拼接巨頭,如威創、數字告示巨頭,如信頤、安防巨頭,如創維群欣、專顯品牌,如同輝信息等等都已經有自己品牌的LED顯示產品——某種意義上,橫跨多個產品技術線,向客戶提供差異化、組合化的技術供給已經成為競爭的核心需求之一。
未來區分品牌特征的不再是產品和技術,而是市場領域:行業專家如此認為。商顯市場已經從一個小品牌、專注性、技術和產品定位為規律的時期,向大品牌打拼、專業場景服務能力、綜合技術供給能力為核心的新規律時代躍升。這種變革的根本驅動力是“市場”規模的提高。
更大的行業規模才能養得起更大的“航母化”品牌戰斗軍團,那些巨頭企業,例如海信、索尼這樣的彩電龍頭,亦只愿意去耕耘那些具有“廣大市場前景”的產品領域——商顯一旦成為大海,必然會是巨輪競技的新格局:行業內的眾多中小企業,是否做好迎接這種變革的準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