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市場的最有趣之處就在于,這個市場太復雜:太多的品牌、產品、細分應用場景。這使得即便在最困難的日子里,投影產業也會有鉆石一般閃耀的亮點;同理,最好的日子里,也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以上這個道理,在2018年的投影圈格外顯著。商教市場的低迷,與工程、家用市場的高潮,形成鮮明對比。用業內人士的話說,“投影行業有點人格分裂”。站在2018年舊末,2019年新初,這種分裂的投影圈,是否會迎來新的改變,或者將更加分裂呢?
1. 智能微投4K時代
2018年是投影4K時代的真正開端。年初一輪“廉價”4K家用投影機上市掀起了第一輪高潮;年中一批低價格4K激光電視成就了首批“萬臺”銷量規模的“投影4K”軍團。但是,這些都已經是“定勢”。
2019年,4K投影的看點,更多落在微投能否真正進入4K時代:畢竟,2018年僅有的一款微投4K——堅果X3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成績。作為微投,1500流明幾乎是業內最亮;作為4K投影,5千元多一點的價位又幾乎是“價格最低”;即便在所有適合家用的產品線中,X3智能LED光源4K 1500流明的“配置”亦具有很高的可選性。
“下接微投和娛樂投影產品的‘投影圈’最大粉絲市場,上承‘家庭影院4K’的價格底線”。行業人士認為X3成功挑選了一個“空白”的市場卡位點。也正因為沒有一個對手存在,所有X3的市場表現真的“想壞都難”。
但是,顯然對手們不會永遠對這么好的產品點視而不見。2019年,4K微投會走向多元、或者說最低價格的4K投影機會有怎樣的競爭將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當然,從消費者角度看,永遠不會拒絕供給增加、永遠不會討厭品牌競爭,市場真的在呼喚更多、更好的4K投影出現在2019年——不僅是微投,也包括激光電視和高階家庭影院機型。
2. 激光電視持續翻番
2018年是激光電視銷量增幅最高的一年嗎?這個問題其實并沒有意義。因為從2017年的7萬臺到2018年的近20萬臺的變化,從絕對增量而言,幾乎達到了激光電視歷史存量的總和——此前規模太小,再高的增幅也沒有多大意義。
“這是激光電視真正上規模的一年”。尤其是雙十一市場,首次實現有單一品牌單天銷量接近萬臺的“天文數字”。激光電視在2018年的成績,完全不能用爆發這樣的詞來形容:事實上,這一年激光電視用規模,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未來的潛力,證明了這個產品和產業的可持續性。
作為激光電視暢銷的秘密,眾人皆知的道理是“價格撬動”增量:無論作為電視、還是家用投影,傳統的激光電視定價都離主流市場太遠。而2018年包括海信L5 堅果U1 極米LUNE 4K三款具有低價格+4K光環的產品,徹底打破了市場預期、形成了親民走量能力,使得激光電視最終成為一個行業爆款。
展望2019年,激光電視的繼續爆發,必然需要“引擎加力”。不用說繼續2016-2018年,兩倍的增長,即便實現一倍的市場增長,激光電視也需要“更大的市場爆發力”的推動。這個市場爆發力,固然包括技術進步、體驗提升等眾多因素,但是價格必然還是“中心的中心”。
所以,預判2019年激光電視能否持續翻番,或者保持較高的規模成長,關鍵就在于激光電視價格能否繼續降低:一方面,4K機型已經突破萬元,2K機型是否可以進一步壓低價格;另一方面,隨著明基等品牌商用3000流明激光投影價格降低到7000元檔位,證明激光顯示的成本依然可以壓縮,低價4K激光電視能否在亮度上再次突破,同時2000流明檔位的激光電視價格能否進一步壓低等,都是“未解之懸念”。
對此,有專家認為2018年價格走勢過猛,恐影響2019年激光電視降價空間,進而影響市場增長;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隨著市場擴大、規模效應形成,成本本應持續下降——究竟哪種因素占據上風,我們拭目以待。
3. HLD突破能否“再進步”
主流商教投影新光源,在2018年終于不再是激光唱獨角戲。寶視來、松下、NEC等品牌的HLD光源,在2018年真正獲得了市場突破。尤其是寶視來的HLD產品,不僅代表了行業規模的提升,亦代表了寶視來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開疆拓土。
但是,HLD光源投影產品還沒有到慶功的時候:一方面,雖然銷量增長近10倍,但是畢竟是依靠“此前基數低”的優勢形成的;另一方面,HLD的光源陣營依然顯著弱于激光產品,在行業聲勢上還處于“補充地位”。
不過,好消息是HLD產品正在獲得“護眼”光環的加持。尤其是在國家和社會各個層面對用眼健康,特別是小學、中學視力健康水平的關注不斷加碼的背景下,HLD光源投影機具有了:反射式仿生成像護眼、HLD光源護眼、大尺寸畫面護眼等綜合優勢。同時,飛利浦作為HLD光源的技術主導方,亦不斷對產品成本加以控制,形成長壽命、低價格的新競爭優勢。HLD光源產品的市場潛力,尚處于爆發前期。
另一方面,更多的供給意味著從品牌到渠道的差異性選擇:行業內非常渴望一個與激光平行競爭的HLD投影——獨角戲并不好看(比如交互平板大佬希沃的力推HLD)。但是,目前商教兩大市場表現低迷,也壓制了HLD的成長空間。各種因素綜合,2019年HLD持續進步定當無疑,但是能否進一步從數萬臺,上升到十萬臺的新臺階,尚存疑慮。
4. 商教新光源能否更亮、更便宜
2018年的商教投影市場不能談銷量。這已經是行業內默認的忌諱。因為,市場真的“風水”不順。
一方面,教育市場適逢薄改結束期,政策力度從普及多媒體向升級“互聯網+智慧”轉換,資金投入邏輯變化,導致市場采購增幅下滑。乃至于行業內專家認為,教育顯示若不能開發出嶄新應用,則將進入規模穩定期。
另一方面,交互平板繼續對商教投影構成挑戰——只不過,2018年的重點不再是教育領域,而是商用市場。這一年會議平板產品近20萬的規模,至少搶占了商用零售投影機10萬+的市場。會議平板的搶食速度,遠超過商用市場近年的自然增幅,導致商用市場不得不進入收縮期。
但是,市場逆勢不能改變商教顯示是投影、平板的結合市場,投影產品在反射成像、光源、大尺寸上具有更多的包括舒適性、護眼和信息承載力的優勢。只不過,投影廠商需要進一步發揮出這種優勢,例如2018年底明基新款激光商用投影顯著壓低了市場售價,就是積極主動的市場作為。
縱觀2019年,幾乎沒有任何因素會導致大尺寸交互平板產品“遭遇挫折”,10.5/11代線的加碼甚至會更勝一籌。這一背景下,商教投影的創新壓力陡增。業內人士傾向于認為,2019年將是商教投影,尤其是激光和HLD新光源產品在價格尺度上再次取得重大進步的一年。——這種進步幅度的大小,也必然影響商教投影市場的成長能力。
5. 萬元下家庭影院機型沒落
2018年,投影行業最大的增量來自于家用,無論是微投還是激光電視都獲得了高速增長——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年最大的減幅也來自于“家用市場”。那就是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滯銷”。
曾經,5000-10000元的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保持著10-15萬臺年銷量的市場,成為家庭投影玩家最喜愛的大屏工具。這個產品線,亦長期是家投市場品牌地位爭奪的主戰場。但是,2018年事情有點不妙:一方面,微投產品,包括高亮和4K機型進入5000元以上價位,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重疊,且最廉價的家庭影院投影機無法提供長效固態光源配置。
另一方面,更大的痛點是4K激光電視跌入萬元空間。雖然,加上抗光幕的價格,激光電視依然比傳統大眾家庭影院投影機貴不少,但是,激光電視也可以選擇普通屏幕投影。在激光+超短焦的光環下,傳統中長焦家庭影院投影機,沒有顯著競爭優勢。
微投性能向上發展、激光電視價格向下發展,今天的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進入“夾板氣”時代。除了對中長焦、真正影院感受有追求的消費者外,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吸引力驟降。而那些追求卓越效果的消費者,則更青睞20000元檔次、乃至于更高端的家庭影院投影機——作為市場份額和銷量主體的5000-10000元家庭影院投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微投創新還會更上一層樓、激光電視價格也會進一步走低,兩大新興家投品類,徹底填充上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產品“價格尺度線”只是時間早晚問題。這必然帶來,萬元以下家庭影院投影機型的進一步沒落。這一點上,只有“落難”程度的差異,而不會有“質”的質疑。
6. 線下零售市場啟動
2017年開始,微投廠商就加強了線下渠道的運作。但是,直到2018年,微投產品依然9成銷量依賴線上渠道——因為,大家已經非常適應“電商”的便捷和透明。但是,這不等于說行業不需要線下渠道,不等于說線下市場不會再2019年發力。
為什么投影需要線下市場呢?單純的從銷量增長看,或許電商可以完成“迅速、便捷”的全國大規模覆蓋。但是,電商卻很難實現“產品服務”的即時覆蓋。所以,微投品牌選擇的“線下拓展地區”,本質上都是“線上銷量更大”的地區:企業的目的,除了線下銷售之外,更看重線下市場服務、線下產品展示的價值。
但是,線下市場的生存不是天然的——它需要一定的條件。例如以傳統的家庭影院投影機而言,包括音響、屏幕、裝潢設計在內,家庭影音服務商能夠賺到不少錢:甚至,投影機的價格不到整個系統成本的一半。反而觀之,普通家用投影、尤其是微投產品可沒有這么多的“外周毛利”。這就決定了,非得具有顯著的規模之后,微投才能有線下市場發力的基礎。
2018年,微投產品全年達到200萬臺的銷量,恰是首次為產業同仁提供了一個可以“支撐一些線下渠道擴張”的基礎規模。對比而言,2016年,這一數據只有不到50萬臺。2019年,在微投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張的背景下,線下市場渠道從“實驗性布局”,很可能發展到在一定地區“覆蓋性布局”,形成一定的規模氣候。同時,線下渠道的發展,亦將為微投規模的增長提供進一步的市場動力。
微投線下市場拓展的加速,必然需要行業更多的資源的投入。極米和堅果2018年度D輪融資將是主要武器。線下市場拓展對資金的需求比線上渠道更高的特點,也將是一二線品牌進一步拉開差距的機遇。
7. 工程市場沒有新入場券
2018年,投影市場中利潤成長貢獻最高的板塊就是“工程投影機”。得益于激光技術的普及,以及國內消費升級的雙輪驅動,工程市場將持續在“高增長”節奏下運行。
一方面,從總量看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投影市場之一,且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但是,從人均數據看,國內市場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應用差距依然比較大。這使得人們相信,工程投影在中國市場還能保持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工程投影的應用正在展示出眾多的新興的空間。比如酒吧、餐廳、文旅、數字教室等等場景的應用,雖然不如體育場館、地標建筑那樣“高大上”,卻在總規模潛力上是后者的數十倍。結合信息技術、光影技術、視覺技術的進步,工程投影應用的“嶄新”的增長動力,讓業內對其市場的高速發展依然信心飽滿。
但是,相信2019年工程投影市場還能取得兩位數的增幅,并不等于相信這個市場依然是“藍海”。事實上,在激光投影技術普及之后,工程投影市場的參與品牌顯著增加了——幾乎所有的投影廠商都推出了萬流明以下的工程投影機。或者說占據工程市場9成銷量的產品已經是“人人可參與的競爭”。
尤其是在2018年,以6500、7500、8500流明為主要參數的一系列新品的再次推出,萬流明以下市場已經形成500流明一個檔位的“高密集”的產品供應。這實際上堵上了新品牌、乃至于新產品線進入工程產品領域的“所有市場缺口”,也為2019年更為激烈的市場較量埋下了伏筆。
總是,2019年工程市場依然會大豐收,但是新品牌卻沒有機會——市場的增長正在從品牌端為主,向渠道端擴張為主轉變。這是新一輪應用下沉周期,亦是廠商之間的一輪決戰周期。
8. 數字放映機PK LED屏
2018年,三星的LED電影屏賣掉的并不多。但是,如果考慮到2017年7月,三星在韓國安裝了全球首塊LED電影屏幕, 目前三星能夠實現在全球主要的幾個電影市場,都有數個示范性項目落地,這一速度已經不慢。
對于LED電影屏,LED大屏產業的認識基本是:能成最好,不成也不要緊;目前的市場進展雖然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依然值得鼓舞。與這種積極的評價不同,數字電影投影機行業的認識則是:就讓它們去嘗試幾塊屏幕,然后就會知難而退——那幾個案例掀不起大風大浪。
以上提到的兩大陣營的對LED電影屏的看法,幾乎可以用“南轅北轍”來形容。大土話就是“尿不到一個壺里去”。這也是LED電影屏沒有在市場掀起波瀾的原因之一。但是,畢竟2017-2018年,LED電影屏的市場變化是積極的,那么2019年之后如果再延續這一趨勢,三星的成績從十位數,向百位數的新臺階前進,恐怕市場就不會再如此平靜。
一方面,數字電影放映機方面的回饋聲音會顯著增強,市場開始進入兩種技術正面討論的新階段;另一方面,三星獨自得利LED電影屏市場,恐怕不是LED顯示這個“以市場分散”為特征的行業所能忍讓的,2019年也不排除會有兩三家新品牌加入這一市場的爭奪——比如,業內猜測LG、索尼或者利亞德的可能動作。
總之,經過兩年發展之后的數字電影LED顯示屏,在2019年必然迎來一個“小考”:行,就會真正有量的突破;不行,亦會敗下陣來。作為對百年以來投影獨霸電影放映市場的挑戰者,LED電影屏能夠書寫新的歷史嗎?2019年,我們拭目以待。
9. 抗光幕會降價嗎
在過去三四年激光電視的發展歷史中,有一件很詭異的事情:激光電視主機,年均價格下降超過30%——也就是和最初產品比,現在至少已經價格打對折;但是,這幾年來抗光幕的價格卻沒有多大變化。
2019年,激光電視主機價格如果再進一步走低,達到3成的下降,很可能最便宜的4K激光電視主機,就與100英寸菲尼爾抗光幕價格相當——屏幕作為附件,就要變成“價格主體了”。這也難怪,2018年業內媒體、行業大佬、堅果這樣的領頭羊都在高呼“抗光幕是激光電視普及的最大瓶頸”!
抗光幕為什么不降低價格呢?答案是多方面的。從技術角度看,菲涅爾抗光幕是十余年來的成熟、可靠、穩定的技術:正因為技術成熟,所以在知識產權和專利上存在壟斷,也就是說“沒有競爭壓力”。從市場角度看,高檔抗光幕雖然早已成熟,卻一直匱乏“真正的好應用”、尤其是匱乏能夠形成規模效應的應用,庫存周期長、產品運營產業鏈成本高,是另一個高價原因。
但是,隨著2018年激光電視年度銷量向20萬前進,沒有好應用場景和規模市場這條理由已經站不住了——現在,剩余的抗光幕價格問題就是,廠商是否愿意放棄壟斷暴利、去換取規模增長收益的問題。或者說,在2019年行業規模進一步增長之后,抗光幕價格是否下降的邏輯將變得更為單純。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未來激光電視主機的價格下降空間日益減少,甚至2020年之后“價格見底”——真正能夠改善消費者擁有成本的因素,轉變成了抗光幕:這是2018年激光電視市場主要的變化之一。未來激光電視抗光幕的價格走勢,將越來越比主機價格變化更能決定市場能否進一步擴大——這種轉折即將在2019年出現。
10. 投影總量能跑多遠
2018年中國投影機市場銷量究竟有多少臺?雖然業內的調研機構海了去了,但是卻沒有人能說清楚。甚至,為了上半年的銷量,極米和IDC還懟了起來。
因為,中國市場至少有150個以上的投影機品牌——這個數據可能還不夠大,因為淘寶、JD上的小品牌、山寨品牌微投產品實在太多。而且這些品牌多數在“統計調研”樣本之外。所以,中國市場的投影機銷量就是一個謎案。不過,在微投暢銷的背景下,行業依然認為2018年至少有300萬臺左右的規模——2019年至少還能成長100萬臺。
一方面,教育和商用真的有點流年不利。交互式液晶的崛起,與教育班班通等工程在2018年漸入尾聲、以及商用市場新一輪經濟周期,貿易戰的影響疊加。這兩大市場只能“負貢獻”總量了。不過好消息是,商教產品最高峰不過200萬臺——與微投等家用產品的崛起比較,這個量現在無法單方面決定投影市場的規模走向。
另一方面,激光電視、微投等家用市場正在崛起。激光電視2018年銷量幾乎是2017年的三倍;微投產品雖然勉強接近翻番、2019年更恐增幅下降一半,但是年度新增量能依然在百萬臺左右。在投影機的另一個市場,工程方面,普通工程機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幅——而且將長期持續;激光電影放映機也繼續向好——不過萬臺規模,總量上貢獻不大。
由此可見,雖然投影市場增減并存,但是家用的能量之大,完全能驅動整個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行業規模的主要懸念也就在家用市場能增長多少上:激光電視能否繼續翻番,微投增量是否還能保持高位——這方面的猜測更是觀點不一,有些人士認為,2019年家用圈很難再上百萬的增幅;也有人認為,家用投影最終的飽和點可能在500-1000萬臺規模。
當然,無論是保守的還是最積極的預估,投影行業都對2019年的行業總量持續增長保有信心。只不過,家用為核心、工程為輔助的增長結構,并非對每個品牌都有利。高增長之下,市場分化也會加速形成。
綜上所述,2019年的投影市場依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雖然問題多多,例如商教的低迷、抗光幕的高價格;卻也有家用和工程的持續向好、HLD的進一步落地開花……重要的是,廠商要選對方向、勤懇耕耘,在消費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下定能有所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