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至22日,第十三屆上海國際LED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作為全球最大LED產出國、最大消費國和最大創新國的全球最大LED應用大展,上海LED展的影響力不言而喻。但是, 2017年上海LED展卻并非全部是“喜悅”的氣氛。
LED應用創新進步普遍
對于參展廠商而言,LED行業依然處于一個高速上升周期。包括顯示屏、液晶背光源、LED照明等產品,都表現出了“高度的市場可參與性”。
什么叫做“高度市場可參與性”呢?即是,每個應用類型下的每個參展商,都能拿出“比去年有些新創造”的產品。或者說,整個會場的每個展位,都有“研發收獲”。例如,LED顯示屏上,0.8-1.0間距的小間距產品數量顯著增多,這代表了整個行業在制程工藝上的進步。同時,傳統主銷的1.5-2.0產品,在重量、厚度、功耗等指標上進步明顯,代表了行業集成工藝的進步。
而在液晶背光源上,LED直下式系統在HDR應用的帶領下,成為絕對主流。尤其是更高的燈珠密度、更靈活的區域分光調控IC設計、更薄的產品厚度,代表了市場方向。在照明產品上,包括燈絲燈的大量創新創意造型和應用、更多新封裝技術產品的應用、更高的能效等級產品的普及和價格下降等,都代表了行業趨勢。
可以說上海LED展,表現出了國內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理念,在LED應用市場的“落地成果”。這種百花齊放式的創新繁榮,讓中國LED產業成為全球新技術和新產品問世最快的板塊。
但是,在稱贊“百花齊放”的繁榮的時候,LED產業亦表現出很大的行業隱憂。一方面是,市場創新缺乏深度和壁壘性,創意多有雷同。另一方面,市場缺乏能形成“價值”提升的核心創新的支撐,企業間競爭層次依然較低。
LED應用產品廠商缺乏核心技術壁壘
LED產品應用層的廠商,缺乏核心技術壁壘。這是半導體產業的“通病”。例如,以PC行業為例,品牌產品核心技術指標由主要硬件構成,比如CPU、內存、外存、系統芯片組和OS決定。而PC企業基本不掌握這些方面的技術,所有,PC產品的競爭幾乎就成了生產成本的較量。
LED產品的核心性能與其采用的LED晶體、封裝工藝技術密切相關。但是應用整機設計技術,多局限在造型、光學擴散、穩定性方面,多數是較為傳統和低門檻的工藝技術。即便是小間距LED產品,0.8點距產品和2.0點距產品的工程差異,亦更多體現在工藝精度方面。且對于電子表貼工藝,這種精度差異并不構成不可跨越的高峰。加之行業內人才流動頻繁,產品技術擴散速度非常之快。
同樣的道理適用于COB小間距屏、燈絲燈等近年新興產品。上海LED展上,這類技術的擴散速度已經呈現爆發趨勢。甚至,更為有趣的是,這種行業變革性的新技術,更多出現在行業新品牌、新參與者產品上——新參與者把新技術作為其市場突破的利器。
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LED應用產品的技術創新選擇面臨“是否對既有產品線構成價值沖擊判斷下的‘方向問題’”,同時也面臨這些新技術難度指數有限的特點。例如,COB小間距的支持者,大多數不是行業前位品牌。在表貼工藝上占據優勢市場地位的企業,多不愿意市場迅速導向新COB技術產品,更期望坐收已經成熟產品和技術的鴻利。
創新不是“創價值”,而是“創成本”
對于LED應用產品上的創新“泛化”現象,業內多愿意用一個時髦網絡詞匯形容,叫做窮忙族(working poor)。
一方面,在行業企業都在努力推動產品指標、造型、功效升級的背景下,LED應用產品研發的必須性極強。在產品設計和制造沒有顯著門檻的背景下,依靠固化的傳統產品、而不做出改變,企業根本無法贏得客戶,無法生存。
另一方面,企業做出的創新設計,很容易被別人抄襲、出現雷同產品。企業難以將研發投入轉化成產品獨有的市場邊界。很多工藝、技術細節的研發努力,甚至不足以形成必要的專利成果。而即便一些專利技術的保護,也存在侵權容易、維權難的特點。加之,整個行業的參與企業數量眾多、中小參與者實力雖然有限但是運作靈活的特點,強化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
同時,一些變革較大的創新產品,必須依賴從晶元到封裝層的上游支撐。而LED產業上游,整體表現出規模較為集中、市場掌握在少數幾個巨頭手里的規律。這使得上游廠商往往會選擇一批下游廠商進行“支持”,以便獲得更大的銷售空間。這一規律使得下游應用產品廠商,不可能從上游獲得某種獨家技術優勢的供給。
所以,LED應用產業的新創意,往往受到同質化、抄襲、低門檻等競爭因素的影響,造成市場價值的貶值。更多的廠商的創新,并不在于依賴其實現市場突破,而是要避免被其他競爭者超越。也就是說低門檻的寬泛性創新,是一種常態化的經營、是一種投入成本、是生存的底線。百花齊放的上海LED展,表現的是行業競爭的高度激烈,而非創新下的產業高附加值。
渠道和價格成為LED應用市場的驅動雙輪
面對缺乏壁壘性價值的泛化創新,LED應用企業的競爭更多依賴于渠道和價格。
比如,小間距LED市場,過去三年時間的行業并購,9成圍繞應用下游企業進行。小間距LED顯示屏產業3年內的新秀品牌,8成是傳統大屏行業的參與者——這些參與者雖然此前未曾涉及LED產品,卻擁有LED小間距大屏的用戶資源。
另一方面,LED照明行業近年來的價格雪崩,是LED燈具迅速取代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核心原因。甚至,市場非知名品牌新的LED照明產品,按照壽命/能效/亮度三個維度的價格加權比較,其市場價格只有熒光節能燈的五分之一以下。照明市場,很多廠商已經在擔心這一輪“換燈”期之后,超長壽命的LED燈會顯著蠶食整個照明產業的總“需求”。
對于近年來LED應用增幅最快的領域,小間距LED顯示屏,1.8-2.0間距產品,自去年年中以來的降價趨勢,也一直困擾行業。甚至在人力成本、PCB成本、運輸成本都上漲,LED燈珠供應緊缺,價格上漲的2016年第三季度,P1.8-2.0小間距LED產品都在保持價格的下降。
“小間距LED產品利潤價值很高,市場技術壁壘又不明顯,LED大屏傳統產品企業數量又非常龐大,三個因素使得想進入小間距LED市場的競爭者非常多”。任何行業,不管他的增幅高地,只要出現參與者數量過剩,價格競爭就難以避免。——這一趨勢2017年以來已經傳導到LED燈絲燈產品上。
對于渠道和價格在LED應用產品競爭中的核心驅動地位,業內人士指出,LED應用行業的企業,必須把握好品質、品控和品牌價值——即依靠經營創新的非可復制性,戰勝產品創新泛化、不能形成核心市場價值的行業混沌格局。
品牌是企業市場價值連續性的標志
“我們的企業有這么多新產品。每年更新換代。那么多的投入,消費市場最終記住的是什么?是品牌!”一位品牌經理人在上海LED展如此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LED產品創新的泛化和技術成果難以達成市場壁壘的特點,并非無解。對此,企業需要將不斷涌現的研發成果,用品牌線索貫穿起來。讓消費市場、渠道認識和認可到品牌企業對于行業產品進步的貢獻和實力,并與優秀的品質體驗、工程品控精神結合,最終升華成企業經營效益上的“品牌溢價”。
事實上,任何行業激烈的競爭都意味著研發成本收回周期的延長。但是,創新產品自身的生命期可能短于研發成本的收回期——這就會讓研發成為負資產,純成本。破解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讓經典成果的市場認知價值固化在品牌上”。目前,在LED應用的典型市場,包括照明和小間距LED屏產業上,都已經形成核心市場向優勢品牌看齊的趨勢。
“客戶在應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健康、可靠的產品品質與良好的售后服務等的價值。而這些體驗因素的保障,只能是置于一個歷史成績可靠的品牌之下”。以品牌化的競爭為核心點,將創新知識和成果整合成連貫的時空體系,實現從碎片化的泛化創新中脫穎而出,LED應用市場完全可以告別低層次競爭的軌道。“以后的LED行業競爭將是一個‘輿論生產力’、‘標識生產力’、‘營銷生產力’創新的時代”,某業內人士指出。
在上海LED展會上,雖然產品創新普遍化,但是品牌價值和經營創新卻樹立起不同企業之間的差異性。行業專家指出,國內LED應用市場的成熟化,和企業發展的不斷國際化,必然推動“品牌主導格局代替產品主導格局”形成。這才是LED應用終端企業擺脫“窮忙族”陷阱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