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又傳來捷報。
近期,根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2017年第1季度全球電視出貨分析報告》,在代表全球電視市場未來的大屏電視領域,海信以46.9英寸的平均尺寸位居全球第1,明顯高于第2名LG的43.9英寸,而這個優勢從2016年第4季度已經開始出現。
在全球電視市場激烈競爭的4K超高清電視市場,海信以7.9%的出貨份額,居于全球第3,而電視領域的昔日王者索尼則以5.8%的出貨份額位居第6。
可以說,中國品牌在全球高端市場上后來居上,增勢強勁。
海信電視全球高端突圍顯成效 大屏化全球第一
IHS發布統計報告顯示,今年1季度,海信電視以46.9英寸的平均尺寸高居全球市場第一位。
如今,全球電視市場大屏化已經成為了大趨勢,消費者對換新換大提出了新的需求,屏幕更大、更薄、超高清成為高端市場的熱點和增長拉力。在4K超高清電視市場,海信以7.9%的出貨量份額位居全球第3,奠定了海信在全球高端市場的龍頭地位。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個數據是,海信電視在2017年第1季度以431美元單價位居世界第2。應該說這是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主攻高端市場、進行價值突圍取得的一個重要戰果。
海信在下一代顯示技術布局上已經領先索尼一個身位
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地位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對日韓等老牌家電企業的超越。在電視領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海信在全球市場對索尼的超越。
在CRT時代,索尼憑借獨有上游資源和雄厚的核心技術在世界舞臺上獨樹一幟,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的平板轉型期,索尼在CRT時代積累的模擬技術、數字技術全部沒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在液晶面板、OLED面板資源上毫無積累,索尼錯失新興顯示技術的主動權,以至于滑落到全球第五,被三星和海信為代表的中韓品牌超越。
而在下一個彩電發展周期,中國品牌完全有希望扛起全球領跑的大旗。比如,在當前主流的液晶電視市場上,背光分區技術是提升畫質水平的一項關鍵技術,索尼從2013年才開始背光分區技術推廣和應用,而海信在2007年就已經開始了研發和推廣,至今海信在ULED領域已經具有了210項技術專利,被廣泛應用于海信的中高端彩電產品上。在以激光顯示為代表的第四代顯示技術上,海信已經在全球市場上領先。
海信對以索尼為首的日系彩電的整體超越,始于2015年。根據IHS的市場數據,2015年中國品牌海信首次超越索尼進入全球電視前三強的行列,僅次于兩大韓國品牌。
客觀而言,索尼目前在電視領域基本已處于防守態勢,不論其采用應用背光分區技術的高端液晶電視Z9D,還是進軍OLED的標志性產品A1,索尼雖然應用了自主的芯片技術,但是在最核心的部件上也不得不采購韓國LGD的屏,沒有自己對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精心布局,落后中韓品牌已經不是一步的差距了。很有可能的結果就是,索尼淪為二三線品牌,這也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
從未來趨勢來看,不僅是海信,中國品牌有望將整體實現對索尼的超越,在未來的第四代彩電發展周期,完全有可能由中國品牌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