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顯示行業最關心的技術指標是什么?答案是亮度。這個自然也是infocomm2017的主題了。而且廠商們都在說“更亮更有看頭”。
“主打商教產品4000流明起步,我們已經意識到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一位國內激光投影廠商的老總如此表示。他們認為,高亮這個主題不是工程機的特例,而已經成為貫穿激光投影整條線的命題。
“沒有20000+亮度的產品,就會成為低級玩家”,另一個工程投影領域的代理商如此表示。他認為,目前激光技術支持下,10000流明已經不能叫做高端工程機。高端工程機的概念正在從20000+的新檔位重新起步。工程領域的技術形象競爭,導致這個市場廠商們必須去拼頂級亮度。——“少數依然徘徊在6000-8000流明的品牌,包括日系品牌,可能未來漸次退出工程市場”。
事實上,高亮的傳染性也影響了汞燈領域。4000+流明亮度的汞燈投影機產品也在迅速增多。對此,廠商的解釋是:一方面,汞燈技術確實進不了,壽命亮度表現都有提升;另一方面,和激光的對抗中,汞燈想有所作為,亮度參數就不能出現差距。
而從需求角度看,業內集成商認為,投影應用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即從黑暗模式向光明模式轉變。這必然需要產品亮度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不是要根據新亮度尋找新應用;而是新亮度賦予了既有應用更好的體驗,并開拓了投影應用的范圍”。廠商們認為,如果說傳統投影市場比較狹小,那么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亮度瓶頸”。對此,屏幕廠商頗有感受:他們認為,高水平的抗光幕技術原型都有數十年,雖然近些年材料工藝都在進步,但是基本原理沒有變化。但是為什么傳統投影市場這些效果第一的產品沒得到好的應用呢?因為抗光幕的顯著缺點是“吃亮度”。
即,更高的亮度,不僅意味著既有效果提升、應用范圍擴張,也意味著可以用更好的體驗效果的屏幕(高水平抗光幕)—— “相輔相成之下,在高亮概念指引下,投影行業不知不覺已經迎來一輪‘體驗’革命”。
正因為亮度對整個產業如此重要的地位,現在投影市場已經出現所謂的“+1000”競爭。即廠商們總是前赴后繼的提升投影機的亮度,無論是汞燈還是激光,或者LED光源,最核心的看點都集中在亮度指標上。2017年行業主流產品指標比2016年增長1000流明已經是進行時。
“亮度——成本,這個平衡線是三種投影光源生存與毀滅的關鍵命題”,業內人士表示。以前人們的看法是,高亮工程好賺錢;現在的概念已經變成,“你玩不了這個,就是沒實力、沒技術,失去的幾乎是生存話語權”。
infocomm2017的所有投影品牌較量中,亮度會是最核心指標。這也會是競爭陣營分化的標桿。日韓臺中外新舊品牌的實力標準不在以“規模”和“歷史”為參考,進而轉向“純技術的亮度”等效能因素,這是行業洗牌的一個重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