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DLP拼接行業有點“冷”。均價的下滑遠超過市場回暖的增量效應;產品市場向高端的“單純性”控制室需求集中,進一步擠壓了行業企業做“大”市場的預期。在這兩重規律的影響下,DLP拼接行業2017年依然難言復蘇。
大屏市場偏好向小間距LED和廉價產品持續傾斜
在大屏行業的競爭中,DLP拼接產品最顯著的特征是“價格高昂”。或者是說,小間距LED、液晶拼接都有適合大眾市場的“低端產品”,而DLP拼接卻沒有。這一特點決定了,在價格競爭中,DLP拼接產品毫無還手之力。
2015年以來,以P1.5到P2.0的小間距LED產品的價格下滑為背景,包括演出、會展、年會、舞臺、安防監控,以及租賃市場,DLP拼接產品市場占比迅速下滑;同時,P1.2及其以下標準小間距LED產品的不斷成熟,亦搶占了部分高端虛擬仿真、調度指揮中心、軍事顯示等大屏行業市場。
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DLP拼接產品幾乎變成了“單純的高端指揮調度中心”獨有產品方案。雖然,這一市場是典型的高附加值、高利潤市場,但是,需求方向的單純化一方面妨礙了DLP拼接行業的規模繼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使得有限市場空間中的競爭空前加劇。后者引發了一系列價格競爭,導致DLP拼接行業利潤結構的變化:即從終端硬件利潤型,向系統、解決方案和軟件利潤型轉變。這個變化過程是2016年部分DLP拼接企業主業持續虧損的原因所在。
財務杠桿壓力成為DLP拼接行業新挑戰
在市場規模遭遇競品挑戰的同時,DLP拼接行業還不得不面對一些“財務型”問題的困擾。
從傳統市場看,DLP拼接產品對基礎設施行業、能源行業、重化工業行業的依賴非常明顯。2015年開始,以上行業除了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外,其它行業都進入“三去一降一補”周期。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這一市場變化,使得即有項目的實施進度大受影響、預期項目數量降低,部分已完結的尾款項目出現資金回流壓力。面對這種市場變化,如何區分優質項目和劣質項目,用財務風險指標嚴控新項目的投入,成為DLP大屏企業非常重視的新課題。這實際導致,DLP屏企業主動放棄部分接單,主動計提部分應收款項損失,并主動控制項目實施中的資金杠桿比例。
這些變化不僅僅反映在DLP拼接行業市場增幅下降上,也反映在部分企業的效益下降和虧損上。
挖掘新動能與跨行業轉型成首選
面對DLP拼接行業的困境,DLP拼接行業企業紛紛選擇“經營自救”與“戰略自救”相結合的改革路線,期望走出一條鳳凰涅磐的新路。
一方面,從經營角度看,DLP拼接企業已經全部拋棄“技術割據”的市場策略,通過引入以小間距LED為主導的新興顯示技術,擴充自己的產品線和業務門類,充分挖掘老客戶、既有市場關系的“新需求”,以市場應用為核心,努力實現業務和業績的增長。DLP拼接企業轉化成多元顯示技術、大屏系統服務商,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課題。
另一方面,跳出既有大屏領域的“戰略探索”也成為了DLP拼接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例如,威創通過資本力量進入幼兒教育領域,成功實現從傳統顯示硬件和系統設備商,到教育產業服務商的轉變。目前,教育行業已經成為威創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和增長點。無獨有偶,DLP拼接行業內眾多企業都在醞釀嶄新的“創業”方向,或者是開發新技術產品、或者是通過資產重組改革既有產業版圖、或者是與其它企業聯手合作……DLP大屏行業已經掀起一股“跨界戰略”轉型的高潮。
事實上,2013年以來,DLP拼接行業就已經進入一個長期L型拐點的底部。在這個趨勢下,DLP大屏企業做出重大戰略性轉型,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預判2017年,DLP拼接行業壓力增大,轉折加快
面對宏觀經濟形勢中的“三去一降一補”,DLP拼接行業已經承受了眾多壓力。但是,2017年依然是一個關鍵的“去”字當頭的年份。
宏觀分析認為,三去之中的“去產能和去庫存”已經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最艱難的“去杠桿”過程才剛剛步入正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資產的財務性重組或成為常態,非優質項目的“資金”緊張也會成為常態。且,去杠桿的意義不僅僅是化解金融風險,也是企業降低財務性成本的關鍵所在。
2017年在去杠桿速度加快的背景下,DLP拼接行業這種“依賴重化和傳統行業”、“市場需求單純”的產業門類,必然深受市場、增量、價格與財務支付能力等多重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筆者認為,2017年將是DLP拼接行業加速重整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行業主力企業會在技術路線選擇、跨界轉型上邁出更大步伐;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顯示技術市場競爭格局,會讓傳統非DLP拼接技術的大屏供應商,有更多機會進入這個市場。
作為獨立行業的DLP拼接恐將消失
過去幾年,以威創、GQY、彩訊等DLP拼接行業龍頭企業,紛紛涉足更廣泛產品市場、甚至向非顯示產品領域大舉進軍為標志,傳統的DLP拼接行業巨頭已經“脫胎換骨”。與此同時,DLP拼接行業的從業者數量并未減少,液晶拼接企業、小間距LED企業、安防產品企業紛紛進入DLP拼接大屏市場。
兩方面的變化使得DLP拼接產品不再是“以產品和技術形態劃分行業邊界”的獨立國度。這種變化是顯示行業技術多元化、需求多元化和參與者多元化,三重互動的結果。這種互動的產業深層含義則是,單純的DLP拼接產業已經成為歷史。
在市場大環境的壓力下,特別是國內經濟結構從重化階段向研發創新發展階段轉型、從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從外向型向內需消費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作為市場參與者的廠商們,必須以“需求為導向”調整自身的“供給結構”。——即,只供應DLP拼接大屏一種產品,是難以滿足任何一個企業長期經營發展需要的。
供給側改革,不是DLP拼接要去做,而是早已深陷其中
對于DLP拼接產業而言,供給側改革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可選項”。作為一種輔助應用的信息系統技術,DLP拼接不可能獨立于任何其它工業門類而存在。這決定了當整個宏觀經濟進入供給側修正期之后,DLP大屏拼接行業就已經深陷供給側改革大潮之中。更何況,在宏觀變量之外,DLP拼接又遭遇了小間距LED的正面技術競爭。后者加大了DLP拼接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并提供了替代性市場選擇。
在這樣的行業規律下,抓住“需求”這個根、依托既有客戶資源和技術積累、從單純單一技術供應商轉變成多元化綜合技術服務商,成為了DLP拼接企業唯一的未來出路。
過去三年的DLP拼接行業發展已經說明,誰在軟件、信息技術、集成技術上走的遠;誰在產品體系多元化上發展的快;誰在戰略革新上邁的步子大,那么誰現在的“日子就最好過”。
因此,2017年DLP拼接行業的主題依然是“以一切歸零的精神為起點、努力做好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