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彩電市場最神秘的玩家是誰?那就是一直“飄忽不定”的印刷顯示、印刷電視。這個所謂未來的印刷技術,一直是“顯示產業最大的不確定性幽靈”。
從技術角度看,印刷顯示適用于自發光的OLED和自發光的QLED電視。在成熟產品、同等成品率下,采用印刷技術的OLED會比目前蒸渡技術的OLED擁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包括節約材料、節約設備維護費用、節約設備成本、更簡潔的制造流程和更少的耗材需求)。
所以,在印刷OLED不能確認行不行的背景下,OLED大尺寸面板無法“大規模”投資:蒸渡技術雖然成熟,但是產品成本沒有優勢;印刷技術成本有優勢,卻不成熟。某種意義上,正是印刷顯示當前的狀態,阻礙了OLED電視的擴產。
那么印刷顯示的現實狀態是什么呢?2017年,印刷顯示設備商Kateeva供應了4套實驗研究性生產線,分別被LG、三星、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主導的實驗室采購。2018年上半年還將有三條試生產級別的生產線供應。
即,印刷顯示還處于實驗狀態,但是已經是試生產性的實驗——距離量產一步之遙。按照這個“臨門一腳”的狀態,樂觀的預測,2018年下半年,安裝第一條生產性印刷顯示生產線是可能的任務。即便悲觀的預計,只要沒有巨大的新障礙,2019年上半年,印刷顯示也會進入量產線建設階段。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誰會是印刷顯示的第一個玩家:LG的10代OLED線一直處于“擱置”狀態,LG的廣州OLED線按照建設周期也能趕上2019年后的設備搬入,更早的華星光電深圳11代線已經完成封頂,明年中會進行設備搬入,理想情況下2018年下半年就可引入印刷顯示量產設備。
由此來看,這次印刷顯示是真的要來了!2018年必然在印刷顯示歷史上留下厚重一筆:行或者不行,就要在2018年給出最終答案了。雖然距離消費者看到最后的產品,還有距離,但這依然足以令人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