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熱潮,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當前及未來我國城市建設的熱門方向。而作為新型照明光源和顯示技術的LED亦成為行業熱門。針對LED照明和顯示屏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機遇和應用,投影時代網對上海三思副總經理王鷹華先生(以下簡稱“王總”)進行了獨家專訪,請他與我們分享公司的經營理念和對行業發展前景的看法。
上海三思副總經理王鷹華先生接受投影時代網獨家專訪
解讀三思“智慧路燈”背后的智慧
在三思旗下,與“智慧城市”主題最為貼近的當屬其“智慧路燈”系統。王總饒有興致地為我們介紹,智能路燈其實是一臺智能終端,其背后還有一套與控制中心聯動的控制系統,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布控網絡。就終端而言,其可以集成照明設備、氣象設備、攝像頭、LED顯示屏、充電樁等多種功能,特別是可以以靈活的方式搭載傳感器設備。例如,將傳感器安裝于橋梁、地下通道、窨井蓋等位置,路側的智慧路燈燈桿就可以探測到這些設施的狀態。當地下通道發生積水,或窨井蓋發生丟失、翻轉等危險狀況,路燈會通過傳感器感知并在顯示屏上發布危險提示信息,同時將現場狀況回傳至控制中心。即使發生通信中斷,路燈也可將現場的視頻、圖片等資料暫時存儲,待通信恢復再進行回傳。
值得一提的是,三思智慧路燈采用的P3戶外小間距LED顯示屏在保證高防護等級的前提下,全國首家做到“外層去玻”,該技術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不僅可實現顯示屏任意面積,還攻克了散熱與鏡像疊加影響觀看效果的難題,延長了顯示屏使用壽命,增強了可靠性,適合近距離觀看。還可與4G、觸屏等技術融合,實現人機互動,可作為對外形象展示窗口廣泛應用于會場、單位、商場、公園、橋梁道路等領域。
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王總將智慧路燈系統比喻成一支軍隊。傳統路燈通過攝像頭采集信息并回傳,由控制中心發布指令確定顯示屏內容的模式就好比軍隊中只有指揮官在發揮能動性,這不利于部隊作戰,特別是在災難天氣下,上下級通信中斷時,功能無法正常發揮。而三思則將每一臺智慧路燈做成了一套獨立的子系統,讓單兵更加智能,即使通信中斷,仍可發揮功能。比如暴雨導致積水,井蓋發生故障,且通信中斷時,顯示屏上仍可提示井蓋故障,防止惡性事故發生,同時保留攝像頭拍攝的現場資料。這種“智慧單兵+統一指揮”的模式,將智慧路燈系統打造成一套更具主觀能動性的城市監控系統。
對于為什么選擇路燈作為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功能平臺,王總解釋說,我國城市建設十分迅速,特別是大中城市基礎設施已經趨于完善,如果大面積鋪設全新的智慧城市系統并非易事,這也是當前智慧城市概念大熱,卻較難落地的癥結。而路燈則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城市規劃的位置和配套設施,操作性更強。路燈隨著城市道路的延伸而均勻分布,對整座城市形成全面覆蓋,可形成對城市24小時的監控,應急事件下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提醒、讓管理者及時處理,這是智慧城市應有的功能。利用智慧路燈實現技術集成和應用創新,對于智慧城市的規劃、功能、可行性等方面都是最佳組合。
從智能到智慧,讓設備服務于人
智慧路燈創新了技術應用,那么,三思對于“智慧”又有著怎樣的理解?王總指出,智慧和智能并沒有特別明顯的界限,智能在不斷發展,到達更高的應用后會逐漸向智慧發展,而智慧則沒有盡頭。智慧分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分布式的控制系統,賦予每一臺路燈即每一個單兵自己判斷處理問題的一定能力,又有大的系統進行判斷處理,而不是簡單的發生問題、判斷、響應,而是即使通訊中斷了也能進行一定智能處理。
二是與更大的系統,更多的信息聯用,比如大數據。智慧路燈可以與大型平臺建立數據聯系,比如交通、充電、氣象數據。一方面能夠現場探測、感知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能與更多大數據聯系起來,令信息來源更加廣泛,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智能化程度,處理能力與模式更加先進,從而朝向智慧又邁進了一步。
而從感性的認知角度,城市發展的歷程是人類有效利用工具,不斷提升管理效率,解放人力的過程。當前的設備盡管已經具備一定的智能,但仍需要人工干預,比如需要人工進行判斷,人力巡邏等手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就是希望能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對城市進行24不間斷監控,及時發現危險狀況,甚至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提前預判。推出智慧路燈,三思希望其能夠在城市智慧化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王總舉例,位于江蘇洪澤的國內首個大規模智慧路燈系統項目正是采用了三思的智慧路燈系統。位于江南水鄉的洪澤擁有眾多橋梁,而其中很多由于年頭過久而隨時有發生危險的可能。三思在橋身加裝傳感器,智慧路燈24小時不間斷采集橋梁的位移、震動等數據。通過數據的處理,可得到精確的變化曲線,可在橋梁發生坍塌之前很長時間即通過非正常曲線變化發現風險,采取措施,有效保障一方百姓平安。智慧沒有盡頭,只會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全面,這是三思對智慧的理解。
技術深耕,可靠性成就三思小間距LED口碑
作為小間距LED顯示屏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三思如何看待智慧城市發展為行業帶來的機遇?對此,王總表示,小間距LED屏是三思的傳統優勢,在此基礎之上,如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方面,小間距和智慧城市是緊密關聯的,智慧控制中心需要用到大屏幕。而原有的DLP背投拼接、LCD液晶拼接等方式由于存在拼縫令畫面割裂,以及色差、節能不足等缺陷,已經不是智慧城市最佳的解決方案。
而LED顯示屏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如今可以實現較高密度,均勻性、節能性等指標完全能夠滿足監控中心大屏幕的使用需求,因而成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顯示子系統。戶外小間距方面,大型系統由于距離、成本等原因并不適用,而智慧路燈由于現實面積小,觀看距離近等因素而十分適用。其不僅具有亮度高、清晰度高等優勢,具有充足的信息發布面積,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媒體平臺,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個運營來源。
內蒙公安交管總隊安裝的上海三思小間距LED屏
三思小間距LED屏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應用,包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總參作戰指揮中心等。此外還有各地的交通監控中心項目、體育賽事項目等。以及微軟紐約總部,紐約時代廣場1800m2的顯示屏項目。在國際市場上,三思品牌已經能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因為小間距的各種技術,三思還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包括關鍵性的泄密技術。與部分企業采用組裝方式不同,三思的顯示屏、控制系統等軟硬件均為自己開發。
王總指出,三思能在高端顯示屏領域站穩腳跟,依靠的不是低價競爭,而是深厚的技術積淀。特別是對于小間距產品而言,用戶對于可靠性的要求較高,而部分品牌在這方面比較薄弱,對此三思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實踐。如公司的3mm戶外小間距屬于行業領先,其可靠性大大優于部分企業將室內3mm屏加裝玻璃外殼的做法。作為一家技術型的企業,公司的運營管理均是圍繞科研開發,將提升產品品質及技術含量、可靠性等放在優先地位。良好的可靠性表現,為三思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口碑。
行業聚焦,踐行“智慧制造”核心發展思路
縱觀三思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在特定領域深耕是三思最大的特點。對此,擁有在三思工作20余年經歷的王總解釋說,不做則已,做就做好,這是三思堅守的出發點。公司始終以產品研發為龍頭,在某個領域做扎實,再求慢慢做大,而不會為了快速做大而什么都做。正如華為的成功驗證了這條真理。
王總指出,三思十分看重技術研發,將年銷售的10%投入研發,并建立了400余人的研究團隊,十余個研究所。如此規模的投入,正是基于做好了,自然會做大的經營理念。王總也指出,如果企業都能擁有類似華為穩扎穩打的風格,在自己的領域,甚至細化到某個產品做到極致,那么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將非常強大。
不僅產品,三思將智慧理念也融入到了企業經營中,這與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理念不謀而合。事實上,三思從未間斷,在實踐中體會并踐行不斷變革、以智能化技術服務生產。公司設有自動化生產開發團隊,在新產品研發的同時一并進行相關生產設備的研發,從而造就了三思很多自動化生產設備及系統均為自己開發。在強勁的研發制造能力基礎上,三思在產品導向上也不斷朝向智慧化方向邁進,甚至提前數年就開始布局,智慧路燈正是這種思路指導下的產物。
行業深耕,注重技術,踐行創新,三思在邁向智慧化產業的道路上,已經邁開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