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VR一詞成為了現階段最大的話題引爆點,更在2016年這個嶄新的VR元年,各集團、各行業都聚集在VR行業,似乎VR即將改變我們的一切。但任何促進偉大改變、時代性變革的東西,前期都是幼稚的。
VR潛力爆發,淡談國內現狀
雖然VR產業上存在技術瓶頸、內容匱乏、硬件體驗不佳等諸多問題,但并不影響人們對VR的熱衷與期盼。作為新興產物,VR不僅是一項代表未來的新技術,而且是互聯網科技產業鏈發展同人們日益增加的娛樂需求相交的產物。據預測,到2020年VR用戶量將超過2500萬人。
隨著阿里集團的“buy+”計劃的露面,讓VR行業發展的熱潮再次迎來高峰,國內各界資本巨頭的“VR之戰”正式打響。
近年國內進入VR行業的企業也愈發增多,成熟行業依據軟硬件和內容優勢向VR領域滲透;更有新型VR產業公司,包括生態型平臺型公司、初創型公司,在硬件、平臺、內容、生態等領域進行一系列布局。
為什么VR讓互聯網行業如此興奮
如今,隨著計算機芯片運算能力的飛速發展,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全球十大科技公司既有八家涉足VR行業,該領域似乎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春天。
尤其在今年國外VR行業應用的全面開展,文化內容的日趨繁榮,技術體系和長夜格局也將初步形成,我國VR產業若不盡快布局,將再次陷入落戶和追趕國外的局面。
中國企業布局模式
除投資關系外,憑借自身優勢,打造VR布局模式顯得格外重要。無論是從創業或投資角度而言,VR內容產業都滯后與硬件設備的研發,面對VR內容技術匱乏的現狀,深圳市的奇境公司便借此憑借自身優勢致力于VR內容平臺、游戲的開發和跨領域的深度合作。
VR企業投資浪潮席卷而來
盡管VR在媒體和二級市場炒得火熱,但多數風險投資機構中卻顯得十分謹慎。相反,在上市公司中表現得卻是異常活躍,好比暴風影音,就因為VR概念在股市上實現了連續33個漲停現象。
奇境創始人兼董事長黃飛云表示,在中國,2016年切確的說是VR內容元年。VR內容產業滯后于硬件設備的研發,近年在各細分行業中,VR硬件開發商的融資總比占整個VR行業的51.9%,而僅有11.4%在內容制作商領域。作為整個VR行業賴以增加用戶粘性及用戶吸引力的核心力量,面對內容極其匱乏的現狀,無疑給我們內容團隊的創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VR設備“瑯琊榜”
在國內的VR消費市場中,以結構簡單、價格低廉、技術門檻低的VR眼鏡備受國內百姓喜愛,憑借幾十塊的VR眼鏡在某巴巴的月銷售額竟可達到十幾萬。但這類眼鏡只能帶來眩暈、延遲、模糊等糟糕體驗,無意是給VR技術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雖然VR硬件還有技術障礙,但業內口碑甚好的還是存在,目前以Oculus Rift、HTC Vive、Sony Morpheuse形成三足鼎立趨勢。無眩暈、沉浸感、超過90%視野的覆蓋率和畫面的即時渲染等好評備受體驗者喜愛。
2015年VR體驗店/主題公園榜首
相比VR線上的概念火爆,線下體驗的模式似乎更來得具體真實。體驗店、主題公園面向客戶端,客單價低,后續可以快速擴展;大型主題公園更是附帶巨大的品牌效應,吸引著眾多玩家的興趣。無疑線下體驗的形式是目前最受資本關注的VR創業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