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可以一起去太陽系遨游,看準某一個星球,觸摸確定鍵,你會感覺自己飛向了那個星球。”11月30日下午,幾時副VR眼鏡,讓上海市民辦風范中學六(3)班的一節(jié)科學課和往常有些不一樣,在老師指引下,同學們一會去火星探險,一會去月球漫步,獲得了全新體驗。
將如今紅火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引入課堂,這在上海的中小學中還不多見。男生李赟杰和林子晨被分在了“土星組”,上下左右轉動一番,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土星,并見到了以前只是在書上見過的土星環(huán),兩人覺得,可以自由操縱并且身臨其境,“比在書上看圖片更吸引人。”“哇,我坐上了探月車,這不是環(huán)形山嗎!旁邊飛著的是……空間站!”來到月球,男生吳昊旸興奮地向伙伴介紹。記者試戴后方面,只要視線在星球上稍作停留,輕觸確定鍵后,該星球的半徑大小、距離太陽的距離、自轉時間、公轉時間就隨即顯示出來,加以記錄,學生即能完成這節(jié)課的探究任務。
在老師的控制終端上,切換設備,每個學生眼中的世界就可交替出現(xiàn)。負責這一“沉浸式”教育軟件開發(fā)的北京微視酷科技技術人員介紹,這個控制系統(tǒng)一方面可以便于教師及時知道,避免學生“星際迷航”,另一方面,教師能夠掌控VR視頻使用時間,控制一節(jié)課總計不超過10分鐘使用時間,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并保護視力。
據(jù)悉,這一系統(tǒng)如今在北京30余所小學使用,來到上海尚屬首次。除了太空漫步,VR技術還能配合課文場景,讓學生從一只昆蟲的視角觀察世界,想象作文,并與作者的原文進行比對,看自己的觀察是否細致。“有的小蟲子會留意到,身邊有水滴滴落,有的則匆匆而過。”
對于VR技術進課堂,專家態(tài)度謹。北京科技大學虛擬現(xiàn)實實驗室主任、計算機系副教授王忠民認為,VR技術適用于表達“非常宏觀或者微觀、變化速度太快或太慢、現(xiàn)實中不易見的內容”,例如一些有危險性的化學實驗,或者職校學生的虛擬操作等。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吳玉如則認為,“任何一項新技術的使用,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起到無法替代的效果,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多一種體驗”,她表示,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比起平面教學固然有非常獨特的優(yōu)勢,但越是把一切都做得完美無缺,可能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作用就越弱。上海市教育功臣、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也表示了相同的擔憂,他認為,VR技術對數(shù)學幾何、科學拓展等的輔助理解是顯而易見的,但進入語文學科就需要慎重。語文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去充分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用VR技術把原本學生可以天馬行空想象的東西非常精細、具象地顯示出來,這可能反而遏制了想象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