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產業掀漲價潮,品質回歸是主因
在整個LED顯示屏行業以降價為主旋律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一場由上至下波及整個小間距LED屏市場的漲價潮猝不及防地半路殺出,一時間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首先發起漲價的是芯片企業,包括晶元、三安等在內的大廠以原材料及人工價格上漲為由對旗下產品進行了調價。并認為,此前LED芯片價格大幅下跌是源于產能過剩,而調價后也僅是回歸正常利潤水平。業內人士更認為,此次漲價與下游封裝擴產較快,芯片供不應求關系密切。這一動作帶動了整條產業鏈的多米諾效應,從封裝企業到顯示屏企業無不“跟風”漲價。一時間,LED行業“漲”聲四起。
關于此次漲價潮的起因,并非單一因素造成。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以及下游小間距LED顯示屏企業需求擴張造成的供應短缺,以及行業競爭層面的影響因素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為此次漲價潮推波助瀾。
事實上,近年來,由于整個行業快速擴張,造成了從上游芯片到下游顯示屏競爭日趨激烈,進而導致價格競爭激烈,使得企業利潤空間十分有限,企業再無心思與精力投入新產品的研發與產品品質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產品同質化問題的出現,將產業帶入一個惡性循環。
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振興計劃的實施,以及供給側改革政策推動,全行業倡導的“工匠精神”回歸,用戶對于產品的選擇,逐漸從更多關注價格轉向了更多關注品質。而這種購買端的品質回歸,刺激了制造端投入更多精力用于研發制造高品質產品,這勢必帶來相關成本的上漲。好在,用戶是愿意為這部分費用買單的。
任何行業,一旦走向無序的價格戰,就離死亡不遠了。這場漲價潮,帶給小間距LED屏企更多的是對于整個行業發展的思考。讓行業競爭重新回到品質與創新的主線上來,是利國利民,更是利于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