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號處理行業發展迎來了理性而活躍的一年,無論是廠商市場布局層面還是行業應用層面,都在圍繞著行業的熱點發展。本文將為您盤點2016年信號處理的熱門潮流,以便您對2016年整個信號處理行業市場的發展脈絡進行更為清晰的梳理。
如果說早在2,3年前,人們還對信號切換及處理設備IP化還存懷疑態度,那么到了今天,恐怕再也沒有對此有所懷疑,隨著互聯網技術、云技術以及分布式技術的發展,信號傳輸控制行業IP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事實上的趨勢。
2016年,IP傳輸已經成為各大廠商都在主推的概念,在推出相應產品的同時,不少企業開始在戰略上積極調整產品布局,以便更好的應對未來的IP發展大潮,如克萊默于今年就明確提出戰略重心朝Av/IP的融合移動,并為此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以行動貫徹公司戰略的轉移。像克萊默這樣向IP化轉移做得比較徹底的還有奧羅拉。今年,奧羅拉研發出針對IP傳輸的IPBaseT專利技術,產品方面也在全面推進IP化。對于奧羅拉來說,傳統矩陣的存在只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已不再是主打。
Ip發展勢不可擋,行業內不少廠商雖沒有如克萊默、奧羅拉一樣明確提出戰略上的轉移,但實際了也早已為IP化發展做好了充足準備。如南鵬科技已經引入了新的流媒體傳輸品牌Aavara,該品牌以各類型商業和家居環境音視頻網絡傳輸應用為目標市場,聚焦HDMI產品,特別是4K高清視頻傳輸解決方案,可通過IP傳輸4K信號,構建KVM系統,并具有較好的畫面質量和易用性以及良好的性價比。與南鵬科技發展模式相似的還有AMX,AMX自在體系內加入SVSi之后,就一舉成為IP化的領導廠商,據了解,SVSi品牌下的網絡傳輸系統,已經能夠滿足低延遲、低損失的4K信號源傳輸;另外,格芬也在去年的基礎上更新了其IP解決方案,并打出無限可擴展的概念,從原來最大支持256×65,000,到現在已經可以做到65,000×65,000,并且有更加豐富多樣的控制方式和面板功能。除此之外,信號處理行業如Extron、Crestron 以及國內的小鳥科技、快捷在內的一些廠商在該方面目前都有很深的技術儲備。
另外,IP化的存在也已不僅限于傳輸和中控類企業,而存在于幾乎所有音視頻應用中,如舒爾于今年推出的Microflex Advance數字網絡矩陣話筒;天創基于AVIT網絡構建的“智音”會議解決方案;以及博世推出的基于網絡IP技術的DICENTIS產品系列產品都在傳遞著這樣一個強烈的市場信號。
隨著AV與IT進程的深入,AV設備基本上已成為網絡設備,行業需要開始以網絡的方式處理它們。未來,信號傳輸控制將會隨著寬帶、編解碼技術、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更加傾向于IP化。
這幾年,專業視聽應用領域說得最多的莫過于“可視化”。在專業視聽領域,根據可視化的作用形式不同,大體可以將其分為數據可視化、可視化管理兩個層面。我們常說的大屏可視化更多對應的是數據可視化,它通過前端的顯示方式呈現出來;而可視化管理則依賴于信號的控制與處理部分,著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二者都是專業視聽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近幾年,專業視聽應用領域說得最多的莫過于“可視化”。在專業視聽領域,根據可視化的作用的點不同,大體可以將其分為數據可視化、可視化管理兩個層面。我們常說的大屏可視化更多對應的是數據可視化,它主要通過前端的顯示方式呈現出來;而可視化管理則依賴于信號的控制與處理部分,著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二者都是專業視聽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
可視化管理作為數據傳遞的橋梁可與可視化系統完美對接。這幾年,可視化信息技術在指揮控制中心、大型會議室、各種監控等場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各種技術類型為核心的大屏幕顯示系統各類電子設備大量進入指揮控制調度室、會議室、演播室,使得系統的體量越來越大,涉及的設備以及接入信號的種類越來越多,加之云架構的IT網絡,使信號傳輸與控制的網絡變得越發復雜。特別是在一些節點較多的大型項目中,給運維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傳統與管控制模式處理能力有限,且功能單一,且各系統之間彼此獨立,無法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另外,也給管理人員帶來了眾多煩惱,面對不斷增長的數據與信息,他們有時也會在這些復雜的操作控制中亂了陣腳。此時,對于大數據的傳輸與系統的管理控制的不足將直接制約大屏顯示系統各項功能的進一步施展,如何在最有效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成為發展的關鍵。
可視化管理或操控可以對整個AV系統需要管理和控制的設備進行集中管控,因而得到了很多中控廠商、處理器廠商、分布式廠商的高度重視,如小鳥科技的DMIS可視化協作系統,快捷的CREATOR快捷圖形圖像數字綜合管理平臺以及DEPULL MCS云拼接處理系統都由此應運而生。
可視化是一種創新的管控手段,可以給用戶提供直觀、實時、高效、友好的可視化系統界面,讓信號的傳送以及將各子系統的運行清晰展現,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幫助用戶輕松掌控全局。隨著AV/IT技術融合的進一步成熟,可視化控制在功能上將會更加的完善,更好的服務于信息的交流、協作與溝通。企業也將利用優勢和技術底蘊在其中乘勢發展,在可視化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熱點三: 4K
這幾年,4K一直是專業視聽行業最熱門的話題,各種標榜4K的產品紛沓而來,并覆蓋了整個產業鏈。
熱點行業的興起必然伴隨著魚龍混雜,最近兩年,支持4K也一直是信號處理行業廠商極力宣傳的賣點,但是與以往不同,今年信號處理廠商已經開始從“蹭熱點”,“刷存在”中跳脫出來,開始了真正的實力較量,4K也因此進入”真4K”發展階段。
在今年的幾大行業展會上,信號處理設備廠商在4K發展方向和步伐上達成了空前的共識,每個做信號處理的廠商都有那么一款或幾款4K產品,甚至有不少的信號處理廠商直接打出了“4K”口號。
行業對4K的態度源于應用的發展。近幾年,隨著消費電子領域4K技術的發展,人們接受4K顯示的機會和渠道越來越多,習慣了4K顯示的用戶對超高清的需求比以住任何一個時候都要強烈。另一方面一直圍繞4K揮之不去的“片源”問題,也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逐漸改善,慢慢的變得不再那么尖銳。
整條超高清產品鏈正被一股向上的力量牽引,中間的信號處理也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滿足前后端要求,2016,除了一直專注技術提升的國外品牌外,行業內所有的國內“中端”廠商都在努力將信號管理提升到能夠滿足高清、超高清的需求,不少真正有實力的廠商更是打出了“真4K”的口號,以突出產品的與眾不同,如視誠唯奧視訊、RGBlink、小鳥科技的4K視頻處理器, CREATOR快捷的 4K高清產品等等。全面4K或4K以上的顯示將是大屏發展的未來方向之一,信號處理行業廠商都在加快4K產品的開發或作相關技術上的儲備,以期望在大規模應用來之前,取得更多的主動。
2016年,云的概念不再像往前一樣大大肆炒作,而是走向了真正的落地與快速發展。IFCOMM2016——幾乎每一個顯示產品企業、信號處理系統供應者,都有圍繞云、互聯網+的產品展出,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擁抱云計算、踏踏實實的使用云為用戶提供增值的功能與服務。
近年來,互聯網以裂變的速度沖擊著傳統行業,而“云”則為大屏拼接提供了一種與網絡融合的快速通道。在傳統的大屏拼接系統中,拼接屏只是作為顯示終端,且與系統外的世界隔絕,而隨著可視化的發展,大屏系統要為用戶提供更深層次的內容,甚至為用戶的重大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大屏顯示系統更需要承載海量數據的接入等等,應用需求的變化,需要大屏幕系統跨出系統本身的邊界,實現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而云的接入,讓信號處理體現出了的重要的價值。
傳統的系統相互獨立,而云的應用,使得這一現狀得以改變,基于云構建各種信號傳統平臺或控制平臺,可以將來各種信號通過網絡的方式接入。大屏拼接系統也將不再只是顯示的終端,而是成為海量數據的接收與顯示的“中心”。云,它賦予拼接屏更全新的意義,并將這種意義真正轉換為為用戶所接受的核心價值。
目前,順應“云”的發展趨勢,信號處理行業內的廠商正在積極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行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這是一個追求便捷和效率的時代,這也一個體驗至上的時代,以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為導向發展模式正成為企業踐行的方向,這一方向的轉變,讓“協作”概念在近幾年內迅速發起,且熱度一年更勝一年。
從以產品為中心向用戶為中心的轉變,市場進入精耕細作時期,企業需要明確定位細分市場,推出差異化產品和深度聚焦的解決方案才能打動用戶的歡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挖掘軟硬件獨特的功能并結合到自己的方案中去,通過功能的組合發揮出更高功效。如巴可、快思聰、克萊默、AMX、威創、小鳥科技等大量廠商都開始了協作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投入,由大至控制室、安防領域,小至會議室,都有眾多廠商在跟進。
在專業AV領域,協作已經成為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受到所有廠商和業者都高度重視。如巴可就把協作看作是非常重要的產品發展方向之一;作為亞洲智慧控制行業的領導者的快思聰,在幾年也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個移動、協作、互聯的智慧世界;而克萊默、AMX威創等公司的會議管理類協作產品更是已經被廣泛應用;小鳥科技最近幾年一直在致力于“可視化協作”的發展,并針對不同領域推出了創新的DMIS可視化協作系統;另外,就連一直專注于分布式信號處理系統的上海寰視(MicsView)也忍不住推出了針對會議協作軟件“米享”。
隨著AV與IT融合的深入以及IP化的發展,專業AV系統已經從相對孤立的系統中走出,在很多情況下,專業AV系統都需要與系統外的其它IT類設備或系統相連,藉由這些協作類產品,專業AV視聽系統與其它設備的互通互聯無論在流程、效率,還是便捷性以及體驗性方面都可以得到大的提升。
技術
作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無疑是本年度各行各業最熱的話題,在信號處理行業也不例外。
對于VA/AR技術,信號處理行業討論最多主要集中在圖像處理、交互以及延時等方面,其中,實時精準定位、跟蹤技術、屏幕顯示延時、場景色調等技術等都重點研究的方向。以虛擬現實為例,要求顯示達到4k以上或8K,120赫茲的刷新率才能獲得良好體驗效果,才能給用戶全視角顯示帶來高沉浸感,而這將給數據傳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紤]到超高清低時延與360度全景等因素對網絡傳輸的更高要求,虛擬現實將為信號傳輸設備提供發展動能。目前,信號處理行業的不少設備已經不限于4K,,4K以上或支持8K的設備也并不少見,另外不少廠商還推出了低帶寬的傳輸方案,以應對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
再看VR虛擬仿真,虛擬仿真為了達到貼近真實的顯示效果,通常采用環形幕高清邊緣融合投影系統作為圖像顯示系統。因而邊緣融合設備也是實現虛擬仿真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目前市面上既有基于硬件的仿真融合系統,也有通過視景服務器實現的軟件融合,或是取二者之長的軟硬融合設備。但對于虛擬仿真技術來說,并非所有的融合產品都適應。首先,虛擬仿真技術的空間視錐算法中的特殊性,需要融合產品具備解決復雜立體幾何計算的能力;其次,虛擬仿真需要超低圖像延遲與超高的同步性;等等,虛擬仿真技術給邊緣融合設備廠商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目前,行業內的不少融合處理器廠商已不滿足于普通的邊緣融合,都在朝全景式的邊緣融合或仿真融合方向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