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本文對創維楊東文先生發言的花絮添加,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若以此為投資、消費依據,虧盈后果完全自負。)
6月24日,創維集團2014/2015財年業績公告媒體見面會上,創維總裁楊東文先生接受了各路媒體的采訪,其中一些觀點頗具特色。
賺不賺錢,踩準市場節奏
創維2014年4月1日到2015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中,產品經營利潤是19.88億,比去年同期14.33億增長了將近38.7%。在國內彩電市場中,盈利能力和市場規模均處于領先者位置。
對此,楊東文先生解釋稱:2014年電視單價下滑厲害。“我們去年的平均銷售單價下滑到2577元。從3000+下滑下來。去年下滑是全行業的問題。下滑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成本下滑。第二個原因,創維去年之所以下滑幅度更大一點,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改變了我們的銷售結構”。而后者則促成了創維利潤的提升。
楊東文表示:“我們發現FHD普通電視機的(成長性)比較穩定,而且價格小幅往上漲,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銷售策略,多賣一些毛利率比較高的FHD的產品。反而4K,雖然毛利率高,但是(成長性和成本)不穩定,風險更大,所以我們少銷售4K產品。”這種結構調整的結果是去年銷售目標里面惟一一個沒達到的就是4K產品,目標是180萬臺,實際上只做到130萬臺少賣了50萬臺。“保持銷售毛利的穩定,(以此為依據)來改變我們銷售結構”。
楊東文還表示:“今年5月份數據,平均銷售單價下降1%。(但是行業結構)今年卻倒過來了,今年隨著去年4K面板大幅度下降,越來越接近我們FHD的零售價格。這樣一來創維FHD的壓力更大,現在面板(價格)下降速度更大。(對此創維的策略)倒過頭來,我們又認真來打4K產品,因為它的毛利率比較穩定比較好,隨著面板尺寸增長,我認為下半年平均銷售單價會穩定,甚至有所提升。”
楊東文未說的話是:創維的策略是效益優先,要對得起股東的投資。產品組合結構是以毛利為主要指標動態調整的。主要推動高毛利且市場成長性更好的產品的銷售,這也符合消費者的選購傾向和利益價值:2014年的核心是大尺寸化;2015年可能變成大尺寸化下的4K化。這是企業價值、股東價值和消費者價值的有效共振。
新增長要靠海外市場
創維2015-2016年度銷售目標中,彩電產品1500萬臺。與上一年度國內市場945萬臺比較,國內市場增長目標不高;但是海外去年371萬臺,今年目標更激進500萬臺。
楊東文未說的話是:
2014年國內彩電市場處于萎縮狀態,全年大致減少了300-450萬臺的容量;2015年這一趨勢渴望逆轉,但是依然不會超過2012-2013年的高峰階段。同時,小米、樂視等新興品牌,無論成敗都會或多或少攤薄傳統品牌的銷售份額。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市場穩定或者微增就是勝利——換句話說,創維國內市場1000萬臺的目標(含代工),壓力并不小。
而海外市場,楊東文認為,日系彩電業低迷的歷史性紅利籠罩歐美;平板電視,特別是小尺寸液晶價格持續下降打開的欠發達國家市場紅利則籠罩著非洲和南美。
體現出第一個市場紅利的數據是:從全球排名來看,2014年排第一名的是三星,第二名是LGE,第三名TCL,第四名海信,第五名創維,形成了中韓之戰。日本品牌只有一個進入千萬級,是索尼。(——這與五年前,全球七強中一個中國品牌也沒有的局面形成了巨大反差。)
創維此前在歐洲和非洲已經布局生產基地:創維并購南非廈華工廠,并且當年實現盈利,使得創維品牌在南部非洲,銷售的迅速成長。而且從去年開始談判,今年5月份完成,并購了德國的Metz品牌,使得創維歐洲的供應鏈和研發基地得以形成。二者將是2015年創維海外市場增長的主力軍。
此處楊東文沒有說出的話是:
誰是市場強者現在是由國際市場份額說了算,創維已經看不起國內第一的虛名,雖然國際化上創維還有些落跑,但是這是創維未來的絕大部分雄心所在。甚至,日系巨頭都已經不入創維法眼,未來的目標是三星、LG。
硬件,服務不是路線之爭
在回答樂視模式的服務價值相關問題的時候,楊東文首先肯定了硬件的價值。
楊東文認為,“硬件是永遠有賺錢機會的。企業也好,國家也好,經濟的發展,硬件制造還是基礎,因為他畢竟是產生一個物理價值表現在那里。當人類物理功能產品滿足以后才產生這種服務的產品,就包括我們講后臺的各種各樣的服務。比較而言,沒有誰對和誰錯。”
“創維的觀點,電視機本身,硬件、機頂盒本身是有錢掙的,而且我們一定要老老實實的,把這一塊做好,把該掙到的錢掙到。”
楊東文沒有說的話是:
樂視模式還不是要依賴硬件;沒有了我們硬件廠商,軟件、服務企業只能喝西北風;服務理念和軟件的高大上是建立在最優秀的硬件基礎上的。
對于軟件和服務模式,楊東文認為“這是一個到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商業模式的領域。今年被叫試運營的元年,(行不行,怎樣做才行)我覺得一定要等到我們試了一年、兩年以才能了解清楚。至于樂視的事情,我們不好評價。”
楊東文此處沒有說的話是:
樂視自己還在燒錢階段,生存問題還沒有最后解決,這根本性的決定了樂視模式難言就是成功的、正確的,更不能簡單的成為大家的學習榜樣,——現在行業還是各自摸索各自的路徑為主的階段,在自主摸索之上才有互相借鑒,而不是大家集體學習樂視的階段。
激活用戶誰業內第一
對于目前市場流行的比拼激活用戶數據的行為,楊東文先生表示:“目前各大廠家都開始來運營,比如說海信也開始運營一千萬的激活用戶,TCL官網也在開始運營活躍用戶和激活的用戶。我可以把它定義為智能電視后臺提供服務,運營用戶的元年,今年開始我們創維也開始了。”
彩電廠商進入“運營價值區間”最基礎的實力是活躍用戶數。對此,創維表示:“截止5月31日,整個創維智能電視機賣了980萬臺,滲漏率51%,其中激活用戶有760萬臺,日均活躍用戶300萬,周活躍用戶是400萬。”在談到海信宣布1000萬激活用戶量的時候,楊東文特別指出“我們這里統計創維只統計了安卓系統,原來link系統還有200、300萬臺,但是我們認為運營價值不大”。
另一方面,楊東文強調“創維一年有1000萬的盒子賣到家庭去。其中賣給運營商的,包括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我們有幾百萬臺,而且它的激活率是百分之百的。 第二個是還有OTT的盒子,去年銷量350萬臺,也是百分百激活的。”
楊東文沒有說的話是:
如果考慮創維盒子和彩電的復合激活用戶數量,那么無論是激活量還是日活躍量,創維都是領先企業。尤其是在激活量上,遠大于1000萬臺。而且,創維機頂盒子產品在國內是第一的,全球第三,隨著未來廣電系統1.5億臺有線電視服務智能化改造,創維將有機會分享更大的“運營平臺規模化”機遇。
運營價值不能犧牲消費者體驗
海信智能電視已經拿下了首筆“運營廣告”,對此創維也不示弱。創維計劃2017年能夠實現運營這一塊8000萬的收入。
對此,楊東文稱:“廣告收入這一塊創維可能會走自運營的方式。”目前比較成熟的一個方案是電視機,有個開機時間5—15秒,這里可以插入開機畫面廣告。楊東文也表示,已經有酒業的客戶在洽談中,“他希望用戶一開機就是一個酒出來,給我一年三千萬”不過創維方面的觀點還是慎重為先,“我們覺得要做好選擇,至少要讓消費者不反感,而且品牌要比較好,讓消費者愿意接受”。
此外,運營收入還會包括,除廣告外的影視、游戲、教育、購物、旅游等其他商業模式,創維也會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展開聯合運營等獨立運營之外的生態模式。不過,這一切都必須以消費者的認可為優先條件。
這一方面楊東文未說的話是:
大家都在嘗試,尤其是廣告運營更都在嘗試期。由于還沒有準確的商業運作模式,早一點未必就是優勢,也可能是風險。這方面創維還是以消費者利益為重,堅持最謹慎的處理原則。尤其是,全新的東西,在做之前要多想想壞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