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宣言》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對促進教育信息化,進而推動教育現代化,讓全民共享平等、包容、高質量的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機會,必將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影響。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5月23日至25日在青島召開。來自全球九十多個國家的教育官員、學者、校長和教師等匯聚一堂,以“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為主題,共同探索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研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更加廣泛的實施應用,并達成了廣泛共識,通過了成果文件《青島宣言》。該文件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對促進教育信息化、進而推動教育現代化,讓全民共享平等、包容、高質量的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機會,必將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筆者認為其中最深遠的影響可能是,站在信息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教育公平”,挖掘世界“教育公平”的新內涵。
長期以來,人們談及“教育公平”更多關注的是讓社會大眾“有學上”。“有學上”當然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但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現階段,“有學上”的問題在大部分國家已基本得到解決;但“上好學”、“上學好”的訴求又緊接著浮出水面。所謂“上學好”指的是在接受好的教育之后能夠獲得好的結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要“上好學”,即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青島宣言》所重申的“邁向全納、公平的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2030年教育愿景”實際上就是這種樸素要求的另一種表達形式,這一目標顯然超越了以往對“教育公平”的理解。
《青島宣言》重申這一教育愿景,其依據或許可以從此次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主題上找到答案——“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時空限制”,推動教與學的“雙重革命”,打造了“沒有圍墻的學校”,匯聚了“海量知識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多樣、更加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支持,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減少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教育的不平衡狀態,使“全納”、“優質”、“終身”的教育公平理念從理想走向現實。
但全世界有識之士也早已意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雙刃劍作用,《青島宣言》的深刻之處還在于揭示了信息化時代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新問題”——“技術和在線內容的不易獲取正在增大長期存在的學習鴻溝”。信息化當然可以是教育公平的助推器,但“數字鴻溝”卻有可能使這些努力成為徒勞,甚至加劇“教育不公平”。從這個角度說來,縮小“數字鴻溝”,以“信息公平”促進教育公平就是《青島宣言》的潛臺詞。事實上《青島宣言》為實現這一目標,指出了具體的路徑:
第一,必須打破信息壁壘。一是硬件壁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在2030年前所有學生“有機會獲取連接數字設備和相關數字化學習環境”。二是資源壁壘,立足共建共享,開放教育資源,為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在獲取“開放教育期刊資源”方面提供便利;同時開放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充分評估‘免費開源軟件’及‘開源標準’的潛力”。三是能力壁壘,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已不再是專業技能,這一點已被《青島宣言》闡明,“有必要在小學和中學教育課程中融入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和信息素養”。
第二,改革教師教育模式。《青島宣言》指出,信息時代,教師要“充當技術支持的創新先鋒”,要創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強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研究開發。對于政府和學校來說,還需要“對教師培養和專業發展進行改革”,“為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供廣泛的系統支持,以激勵教師創新,并制定讓教師分享經驗和方法的網絡和平臺”。
第三,必須打破傳統教育的制度壁壘。在線教育的價值受到《青島宣言》的高度關注,認為其“在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上有潛力打造新的學習途徑”,因此建議“政府、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進一步考慮和利用在線學習創新帶來的機遇”。當下,在線教育也面臨許多困難。其中,質量保證和社會認可是兩大瓶頸問題。對此,《青島宣言》開出的藥方,一是加強數據挖掘、分析。要提升“研究大數據的潛力,提高網上學習效果,增強我們對學生行為和學習的理解,提高網絡課程的設計和組織”。二是變革認證模式。“對于通過網上學習獲得的學習成績和合格資質”,《青島宣言》“呼吁社會予以公正和透明的認可”,并鼓勵會員國和教育、培訓機構等利用信息技術打通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之間的認證評估通道,“構建正式學習、不正式學習和非正式環境中學習之間的橋梁”。
第四,加強國際協作。面對全球互聯網大變革、大發展、大融合的歷史潮流,推進教育信息化,既是每個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青島宣言》“致力于通過建立全面的國家監督和評價制度”,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同時進一步推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建立和維護教育數據信息全球存儲庫”,主辦出版“全球教育監測報告”,提供在教育信息技術上的定期全球監測數據。此外,還要鼓勵政府、行業、民間組織通力合作,建立“伙伴關系”,“創建公平、動態、負責和可持續性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數字化學習生態系統”。
對中國而言,發展教育信息化更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個人口眾多、擁有廣闊農村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過去幾年,我國大力推動“三通兩平臺”建設,為解決區域、城鄉、校際和人群之間的教育差距、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貢獻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中國經驗。筆者堅信,只要縮小數字鴻溝、實現信息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育之夢就一定會實現。
(文/任友群,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