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當下中國經濟最炙手可熱的詞匯,非“互聯網+”莫屬。
在2015年全國兩會之上,“互聯網+”計劃被正式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為面臨深度轉型與結構調整的傳統產業,指明了一條清晰可循的發展方向。
對此,顛覆正在諸多產業的解構、重組、融合與升級之間分秒發生,新的藍海洶涌而至。其中,作為中部中心城市,占據樞紐區位、政策紅利、智能產業與人才基礎等優勢的武漢,又該以何而起,有何動作,方不負這一番大好春光?
4月28日,首屆“中國(武漢)互聯網+智能產業峰會”舉行。在中國安防協會、中國音頻協會、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等相關行業組織的支持之下,中部國際物聯港攜手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與全國智能產業精英代表共聚,通過峰層對話的形式,縱論“大數據”時代,武漢的大城、大產業與大經濟機遇。
1+1>2 “互聯網+”時代來襲
才智匯聚、九省通衢 武漢智能產業順勢崛起
峰會現場
中央政府于“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提出“互聯網+”,被認為意義非凡,無論對于產業革新,還是區域驅動。
實際上,這一形式早已潛入商業、金融、傳媒等諸多重點行業,并滲透至國民經濟與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傳統集市+互聯網,有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互聯網,有了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支付寶;而傳統新聞+互聯網,則有了柴靜《穹頂之下》首日近億的網絡點擊。
“‘互聯網+’對于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實現的是1+1遠大于2的效果。”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形式通過信息基數與社會經濟各領域的深度統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從而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而這些,正是舉辦本屆“中國(武漢)互聯網+智能產業峰會”的初衷與意義所在,選址武漢落地,更是指向深遠。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中部國際物聯港項目負責人表示,無論是中心區域,還是產業基礎,武漢都將成為這一智能產業轉型升級浪潮的重要承接之地。
“近期,國務院批復通過《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上升為國家經濟增長第一方陣。”他表示,其中作為重要支點城市的武漢,將著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這其中,智能產業必然成為重要的觸發點與釋放點。
他舉例,僅在國內智能設備市場,早在2011年市場消費潛力已超過10萬億,且數值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迅猛增長。而涵蓋眾多,體系龐大的智能產業,勢必將成為刺激武漢未來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
財經郎眼 看“漢口北”再裂變
郎咸平點評物聯港 蓄勢與加速中部產業升級
本次“中國(武漢)互聯網+智能產業峰會”以“互聯網+”為主議題,主要分為“行業聚焦”、“觀點致勝”、“與郎論劍”、“資源匯集”、“體驗創新”以及“創業驅動”等幾大環節,吸引了千名嘉賓參與。
其中,受邀而來的郎咸平成為核心與焦點人物之一。作為國內著名產業經濟學家、“2010中國互聯網九大風云人物”,他先后擔任《解碼財商》、《財經郎眼》等電視節目特邀評論員。滿頭白發與“郎式幽默”,成為其不拘一格的標志。以致力于對中國本土商業案例的深刻解剖,客觀真實得數據,獨特的思維切入點,郎咸平在財經領域頗具號召力與影響力。
作為本次峰會的特邀嘉賓之一,郎咸平著重點評了中部國際物聯港項目。“產業由平臺支撐,平臺的好壞決定了產業的發展。”他表示,“中部國際物聯港迎合產業發展及企業需求,以多元化的運營方式攫取未來財富。”
據介紹,這一項目位居武漢城市的重要拓展板塊——漢口北貿易商圈和居住商圈的中心地帶,一期規劃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以10萬方多功能商務SOHO、3萬方星級酒店及會議中心、10萬方專業商業街區散大功能組團,全力助推漢口北區域價值的再裂變。
目前,中部國際物聯港已與湖北省安防協會、武漢電子商務協會、淘寶大學、香港國際備份中心集團等多家權威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同時與武漢股權交易中心攜作通過全國首個“科技板”,進行資本運作,為企業搭建投融資、產權交易、上市的平臺。
對此,郎咸平表示,定位華中地區首屈一指的電商實體綜合性新型市場,這一項目將極大蓄勢與加速國內智能產業的整合、升級發展。
支點效應 撬動萬億經濟未來
產業造城、模式興城 武漢GDP倍增底氣所在
核心產業對于城市經濟的推動,于武漢乃至其他城市,早有先例可循,如開發區對于漢陽、光谷對于武昌,漢口北對于漢口。其中,中部國際物聯港項目的打造,其意義不僅在在于區域,更在與華中與國內智能產業集群格局的改變。
以“互聯網+”的路徑,中部國際物聯港以“產業造城”,更以“模式興城”,布下一盤更大的棋局。
在本次峰會之上,中部國際物聯港與以中國普天、勤上光電、海康威視、中國智能家居聯盟,中國音視頻協會等首批為代表的企業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包括與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共同建設“智能家居全景體驗中心”;與中國音視頻協會合作,打造工業4.0時代全球訂單呼叫處理中心;與中國普天合作,在武漢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與勤上光電合作,啟動“點亮湖北”計劃,建設LED光體驗中心、LED國家檢驗中心等。
這些計劃的啟動與推進,將極大地撬動智能產業經濟鏈條發展,成為武漢GDP“萬億倍增”計劃的重要支點之一,給予一座城市跨越發展的決心與底氣。
目前,中部國際物聯港采取3+1的運營模式,一期首推20-60m2智能魔方鋪,5.9米層高與集中智能空調入戶,打造華中地區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全、服務最優、輻射最強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電子產品商貿服務中心。
城市的每一輪前瞻布局與悉心播種,總期待沉淀收獲。以“互聯網+”為支點,武漢的大城趕超之夢再次以漢口北而起,華中智能產業的整體升級也就此啟幕。下一個十年再回望,希冀又是一片騰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