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間距LED顯示的強勢崛起,LED顯示室內應用逐漸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雖然有“在一定范圍內取代傳統液晶拼接、DLP拼接”的雄心,但是,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要想的室內市場站穩腳跟,LED顯示屏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亮度”就是其中之一。
小間距LED屏室內應用,“低亮高灰”是前提
在戶外應用市場,LED顯示屏之所以能稱霸江湖,“陽光下清晰可見”的高亮度功不可沒,但是,在室內市場,其首先要做的卻是讓亮度降下來。相關實驗表明,從人眼感光度來看,LED (主動發光源)的亮度是被動發光源(投影機及液晶顯示器)的2倍,而要想保證人眼觀看的舒適,小間距LED顯示屏的亮度范圍只能在100 cd/m2-300 cd/m2之間。調低亮度勢在必行。
然而,傳統的LED顯示技術中,降低屏幕亮度的同時會損失灰度,從而損害畫質,明顯與時下顯示領域追求的極致顯示效果背道而馳,這也就意味著,小間距LED顯示要想真正得到室內行業用戶的認可,就必須達成“低亮高灰”的技術指標。
小間距LED顯示屏要想實現“低亮高灰”這個特定,需要芯片、驅動、控制等多個環節的配合,需要廠商強大的技術實力支撐,目前只有少數廠商能夠做到。反應到實際選購中,這一屬性就成為了用戶判斷小間距LED產品質量高低的重要參考。
究竟如何鑒別LED顯示屏的亮度?
亮度這個由人眼直接感受的參數,最基本的等級鑒定當然是由眼睛來完成。一般來說,亮度鑒別的等級就是指人眼能夠分辨的圖像從最黑到最白的亮度等級。不過,由于LED顯示屏的灰度等級有的可高達256級甚至1024級,而人眼對亮度的敏感性有限,加之人眼的分辨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并不能完全識別這些等級。也就是說,很多相鄰的等級灰度人眼看上去是一樣的。
LED顯示屏選購中,用戶可以遵循“人眼可識別的亮度等級越多越好”的原則,因為,畫面質量的好壞最終還是要由人眼來判斷,能夠被識別的亮度等級越多,就表明顯示屏的色空間越大,顯示豐富色彩的潛力自然也就越大。
具體到小間距LED顯示屏,用戶在選購之前一定要明確自身的應用環境,以便進一步明確應用需求,從具體的應用出發,選擇恰當的產品。目前,小間距LED市場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產品技術標準不明確,用戶切忌盲目追求廠商的宣傳熱點,以免造成投資的浪費。
結語:
就目前而言,在諸多廠商的力挺之下,小間距LED的技術雖然在迅速升級,但是,技術短板仍然不可避免,特別是在室內環境應用中,除了亮度之外,小間距LED入室還要考慮如何匹配信號源的標準分辨率、 如何支持多信號、復雜信號的系統接入與顯控、如何實現無縫拼縫和高速校正、 如何降低死燈率,保證屏體的穩定性等問題。因此,用戶在選擇小間距LED產品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而且,一定要要大牌意識,選擇綜合服務實力較強的企業,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更避免了日后的維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