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米、樂視比較,傳統彩電巨頭丟失了什么呢?就目前的局面看,不是份額和利潤,而是“輿論”陣地。不考慮“槍稿輿論”的數量,僅以自由分析家的傳播為依據——這類傳播更能體現市場的關注焦點——小米和樂視已經是彩電業的領袖。
小米樂視強勢搶頭條,百度百家成陣地
樂視網有著大量的“看客”,每天的播放數量都是以“億”為單位計數的;而小米2014年上半年已經銷售了2611萬臺手機,全年目標從4000萬,提升到了6000萬,這個數字也足以表現出,在消費者心中,小米是有多么的“可愛”!
但是,這些基礎的人群關注因素,還不是小米和樂視能夠站在輿論中心點的核心原因。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互聯網基因的公司,更會“宣傳”。他們總能制造出很多的輿論事件,讓媒體免費的為他們做“廣告”——而且以分析報道為主的廣告形式,效果還要比“硬廣”好很多。
比如,彩電產品上,小米和樂視制造的價格戰、配置戰、生態戰,甚至盒子產品中二者之間的版權訴訟,都是媒體挖掘報道的素材,更是小米和樂視贏得輿論戰、占有輿論資源的武器。
中航工業“左盟主”曾經說過“輿論也是生產力”——這對于小米和樂視這等輕資產的硬件公司,簡直就是“憲法綱領”。這些企業,生來就是為輿論造勢而組合的基因!但是,對于傳統的產供銷一體的彩電企業,卻缺乏這種“輿論也是生產力”的基因。
在漫長的科技產品競爭歷史中(現在的平板電視當然屬于這個圈子),有這樣一個規律:那些開始逐漸占據輿論陣地的、欣欣向榮的品牌,未必獲得最終成功、且笑到最后;但是,像今天一些傳統彩電品牌這樣,逐漸丟失輿論陣地的企業,卻幾乎個個都是走向衰落和死亡。
事實上,輿論關注是否是積極向上,是否能更多的搶占輿論資源,體現了一個品牌的基本生機和生氣——蒸蒸日上的,可能是真的實力使然,也可能是嗑了麻藥,未必成功;但是,萎靡不振的,不管是真的實力不濟,還是吃了老鼠藥,都沒有好結果。
現在,小米和樂視如此能爭奪輿論資源,恰恰是傳統彩電企業的大敵。這種輿論陣地,代表了民心所向,丟失了這塊陣地,遠要比丟失一點份額或者利潤,來的兇猛。小米和樂視的強勢輿論成功,就是傳統彩電企業的最大“兇兆”——怎奈,很多傳統的彩電企業還沒有回過味來。
即便是傳統彩電企業意識到這一點,想做轉變也不是很容易:體積龐大、傳統深厚、文化內斂的傳統彩電巨頭,想要獲得靈敏的轉身,很困難。即便像海爾那樣能夠在管理層數以萬計的大規模裁員換血,也未必能成功。因為,傳統彩電企業要做的轉變不是一個維度、一個角度、一件事情!
和小米樂視爭奪輿論戰場,要轉變內在的決策機制、產品價值標準、內部治理機制、內部和外部溝通方式方法、學會制造營銷點、需要思考與媒體生態的利益價值平衡、研究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總之,是從里到外,摘心掏肺的大手術!
但是,這項手術雖然困難、風險巨大,卻不得不做。因為,輿論風向標,所代表的“品牌勢能”是生死之戰!傳統彩電企業必須迎接小米和樂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