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13日報導,日本液晶面板龍頭夏普(Sharp)計劃于2014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對旗下8代和10代線兩座液晶面板廠,合計投下300億日圓資金——這較2013年相應投資額度大幅增長50%,也是夏普2011和2012年度,兩次歷史性虧損之后的首次大幅提升投資額度。那么,夏普的目的何在呢?
從報道來看,夏普300億日圓的投資主要用于提升“高利潤中小尺寸”面板的產能,預計夏普中小尺寸產品產出規模增長一成。目前,夏普8代線已經全面用于中小尺寸面板制造,這條線的新投資將更加側重制造“更高技術標準”的產品的技改,并提升產能。而10代線,雖然在全球領先完成IGZO(金屬氧化物)TFT工藝升級,但是依然集中于大尺寸產品的生產,且過去數年內產能利用情況不甚理想。對該條線的資金投入,預想將進一步支持例如4K等高端產品的制備,同時降低制造成本。
公開報道表明,夏普300億日圓新投資主要集中在以下關鍵詞上:8代線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面板,提升品質、提升產能——這部分業務也是夏普液晶面板盈利的核心;10代線則側重于提升品質和降低成本——10代線的成本問題,是夏普液晶面板業務最難以化解的心病。
對于夏普10代線的成本問題,筆者認為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首先,10代線建設利用各種融資較多,債務和利息成本較高;第二,全球僅有的10代線,所采用的玻璃基板等上游產品、光刻等制造設備都屬于“定制產品”;第三,其位于日本國內的地理位置遠離面板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市場,同時日本當地的人力、能源、運輸等成本較高。
夏普10代線除了自身處于全球面板產業“成本”巔峰之上外,在市場競爭上還具有如下劣勢:第一,優勢產品是60寸等大尺寸產品,這類產品近年來的熱點技術是4K,夏普此前花費更大精力導入IGZO技術,部分占用了4K升級的資源,同時推高了產品成本(相比臺灣等地的非晶硅4K面板);第二,夏普10代線設定的產業目標是低成本的、大量制造大尺寸面板,然而,目前8.5代線和10代線在切割產品結構上高度重合,10代線沒有特色產品,同時全球主要8.5代線切割成本日趨下降,甚至大部分生產線成本低于夏普10代線;第三,夏普10代線全面開啟,產能巨大,夏普自身消化能力嚴重不足,即便結合了10代線的另一個股東,鴻海的消化能力,吸收和消化如此巨大的大尺寸、高成本產品,也是一個難題。
成本高和缺乏特色產品,以及在4K時代(尤其是低成本4K產品上)腳步落后,這成了夏普10代線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這些方面也是夏普本年度投資的重點方向。
某種意義上,夏普對8代線的投入,可謂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效益”;但,對10代線的投入的目的卻是“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這個夏普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的穩定運行”。——10代線,對于夏普的“負擔”型地位并未隨著去年夏普液晶事業部的盈利而改變。事實上,夏普液晶在2013年的盈利主要由中小尺寸面板創造,同時也得以與“安培經濟學”日圓貶值對夏普出口市場的積極影響。
10代線是個甩不掉的包袱,這也是業內至今只有一條10代線,而8代和8.5代線僅大陸地區就有6條的原因所在。不過分析也認為,目前隨著72、85和98英寸,三個超大尺寸液晶產品型號的市場化,夏普10代線可能迎來嶄新的市場機遇。雖然沒有消息證實夏普300億日圓的投資,會被用于10代線新的大尺寸產品項目上,但是,就業界趨勢和10代線自身適合制造超大尺寸產品的現實而言,這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投資選項。
不過,無論如何,夏普2014年度300億日圓的投資,對于液晶面板行業都不是大數字,這個數目的投入,不足以改變現有的產業格局,尤其是不足以改變夏普10代線面臨的“傳統問題”。當然,事情的另一部分也有好消息,夏普通過強化大陸地區,尤其是二線手機品牌市場,夏普8代線在2014年度效益錦上添花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