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米電視2代產品剛剛發布之際,創維就“亟不可待”的推出酷開U2系列產品,直指小米電視:采用配置幾乎相同、但是價格更低的方式,橫在小米電視上市的路上。一定意義上,創維已經成為傳統彩電企業與新勢力較量的代表和前鋒。那么,創維如何擁有比其他傳統彩電企業更多的勇氣呢?
5月15日的小米發布會上,小米發布了首款平板和小米電視2。其中,真正成熟的產品是小米電視2:小米平板還沒有開始公測,但是小米電視2已經開啟了預約——而且在小米電視1 代銷售10萬臺的基礎上,小米電視2代的目標提升到了200萬臺。對于僅僅是在“狹隘”的一二線市場主銷的、單款產品,這是一個很高的預期目標。
小米電視2代的主要配置包括:LG/華星光電4K超高清3D面板,分辨率達3840x2160,使用了MStar四核1.45GHz處理器,Mali 450-MP4圖形處理器,2GB+8GB存儲組合,2x2雙頻天線,支持USB 3.0標準,屏幕尺寸為49英寸,有紅色、綠色、藍色、粉色等多種顏色版本可選,售價則為3999元。該產品預計5月27日開放發售。
與此同時,創維集團發布了自己的酷開新一代產品(不是二代酷開,事實上酷開已經形成從1400元到4000元,每500元一個檔次的完整產品線,并還有更高端產品的支持)的其中一款:49英寸、4K、3D的49U2。
配置上,酷開49U2主要包括:49寸LGD IPS 4K屏幕,分辨率為3840x2160,支持3D,配備主頻1.45GHz的Mstar 918四核CPU、四核Mali-450MP4 GPU、2GB雙通道DDR3 RAM和8GB eMMC閃存,內置802.11ac雙頻WiFi模塊,自帶熱點,可以支持手機、電腦等其他設備上網。酷開49U2的售價是3499元。
從配置看,小米2和酷開49U2的配置幾乎是一樣:差別僅在于,酷開電視擁有內置熱點,但是小米電視采用分體的音響設計;小米電視突出鋁合金的機身、酷開電視強調背部透明的“透視營銷”。但是二者差價卻正好是一個“價格分檔”:500元。此外,二者的另一個差別是,創維擁有面向全國的銷售和服務網絡,產品面向全國銷售;小米電視2依然市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僅對特定市場銷售。
強調酷開49U2就是為狙擊小米而生的,還有另一個證據:酷開49U2雖然發布更晚,但是上市更早——早于小米一天,為5月26日。酷開還專門為此款電視的發布準備了和小米電視2 PK的公關軟文,以向消費者說明創維品牌和平臺的優勢,酷開49U2的價廉物美。——酷開狙擊小米是早有準備!
同時、同款、更便宜,品牌平臺更強大,這是酷開49U2對抗小米電視2的基本策略。而且創維酷開并不“回避”,兩款產品的“市場”對抗,甚至以此“津津樂道”。事實上,酷開一代產品問世就是和小米電視1同步營銷的。此后,小米專心研發二代產品,創維則利用“傳統的研發和制造優勢”快速的豐富了產品線,形成既有“49u2”這樣的直接對抗產品,又擁有從1400元到6000元,從32寸到65寸的完整“包圍對抗”產品線的全方位競爭格局。
事實表明,創維已經決定將酷開互聯網品牌持續做大做強:這其中,小米不是他的目標,但是絕對是“首要”對手。
去年年底,創維總裁楊東文公開表示:“誰不擁抱互聯網,誰下課”。這被認為是傳統電視業界最激進的“互聯網”化宣言。
的確,在傳統彩電六大巨頭中,創維的位置最為尷尬:海信、長虹、TCL、海爾、康佳都各有靠山。海信、海爾和長虹是真正的復合家電企業,其白電產品會成為黑電市場拓展的支撐點;康佳雖然主業集中在黑電產品,但是卻擁有華僑城這個國有大金主的支持;TCL的主業現在更準確的說是液晶面板,雖然終端彩電依然占據很大比例,但是近年來TCL在代工彩電和品牌手機兩個市場線上也很有起色。此外,海信、TCL等的海外市場拓展也比較成功。
與此比較,創維的業務基本就是電視,而且集中于國內市場。雖然創維機頂盒和安防做的不錯,是業內領先的;白電產品也在逐漸鋪路,但是短期內還沒有哪一個“分業務群”具有在背后力挺黑電的實力。對于創維,彩電的興衰成敗不僅意味著生死存亡,而且必須全力依靠自己。因此,每一次產業變革: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大尺寸CRT到背投電視、從背投電視到平板電視、從液晶到OLED,以及目前的互聯網電視,創維都是戰略最激進的一個——自身實力的特點,決定了創維轉型和變革的內在緊迫感。
但是,互聯網電視是什么、互聯網電視如何做?這個問題卻并不好解答。用現在的一個流行語,每一個互聯網電視企業,都處在“且行且珍惜”的階段。那么,創維如何成就自己最激進的變革策略,并不出差錯呢?這還要從互聯網電視的本質說起。
筆者認為,互聯網電視是一個應用概念,而非硬件概念:他強調產品是平臺、軟件是紐帶、內容是中心的產業生態。而作為電視廠商,最核心的是提供擁有競爭力的平臺硬件和紐帶軟件。這樣的產品定義,對于傳統彩電企業和新興彩電企業沒有差異。對于市場運作中表現出來的所謂:饑渴營銷、成本定價、透明的產品配置講解、日益集中化的產品線結構、對高性能硬件的追求等等細枝末節,更不構成區分“廠商陣營的標準”。
實際上,互聯網電視還是一個競爭同質化的問題:如果說小米和樂視的策略支撐點是高配低價、成本定價,同時這種方式會面臨初期的虧損,能夠承受這樣的價值鏈條和利益模式是小米和樂視的強項;那么在彩電領域摸爬滾打二三十年的那些企業“為什么不行呢”!——擁有一層代工廠家利益的小米電視,都能如此低價,自己研發制造、自己掌控成本的創維更應該能做到!
在產品體驗上,很多人推崇小米的UI。但是這個所謂的UI真的具有神奇魔力嗎?真的具有阻撓其它競爭者的門檻效應嗎?看看小米手機在手機圈所形成的競爭格局,就會知道再復雜和高深的UI設計,競爭者也可以僅僅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就模仿到它的精髓。小米聰明,研發能力強,其它巨頭也很聰明,研發能力也很強!
硬件、軟件都不足以區分出不同陣營廠商的差異,甚至生態鏈、內容產業,在大家都是以“合作為主”的背景下,傳統彩電企業和小米也不會有真正的差異。也就是說,任何傳統彩電企業,都可以設計、制造出和小米電視一樣的產品,同時運營成本還可能更低。
對此,筆者的結論是:互聯網電視是一種應用概念的定義,但是他并不定義具體的硬件、軟件產品。因此,廠商圍繞互聯網電視的競爭,必然不是圍繞硬件或者產品產業而進行的。那么,互聯網電視的品牌之爭,本質到底是什么呢?創維已經給出了答案:營銷。
消費市場,對小米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的熱情,就是互聯網電視最大的營銷機會:創維酷開49U2是在狙擊小米電視2 ,但是能夠搶到多少份額并不是這次行動的核心。核心是:酷開要樹立和小米一樣的品牌和形象認可。——如果說小米電視和傳統彩電企業的產品,根本差別在哪里、傳統彩電企業短期難以逾越的市場鴻溝在哪里,那么答案就是品牌的“市場認知價值”的不同。
也就是說,互聯網電視的競爭,本質是不同品牌的文化價值的競爭。以此為中心,通過一個文化價值貼近競爭對手的產品線:通過產品設計、軟件設計、渠道設計、營銷設計,實現品牌價值的重塑,就是最好的“傳統彩電企業的互聯網路線”。創維的答案是:小米是成功的互聯網手機企業,在互聯網概念上小米具有領袖價值,那么激進卻又不會偏差的互聯網競爭方式就是“緊抓小米”。
在抓住互聯網經濟的道路上,或者說是在和小米、樂視新興彩電品牌的對抗中,創維是走的最快、最遠和成效最顯著的。當然,類似海信這等體格巨大、“黑白”通吃、具有國有資本支持的行業巨頭,他們更有資格“使用后發優勢”——創維的激進不能成為否定其它彩電企業戰略選擇的理由,但是創維的激進絕對是我們能稱贊一下創維的理由。
因為,互聯網電視背后的核心不僅僅是彩電技術和應用的變革,不僅僅是彩電產品和營銷形態的變革。互聯網電視的出現和繁榮更是一種社會變革:是大信息化背景下、智能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社會管理和運行處于被信息化重構時期中,相關技術進步具體影響到一個小小的TV產品上的結果。
互聯網經濟是一個歷史潮流:彩電企業的動作可以有緩有急、可以有此有彼、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卻不能固步不前。互聯網電視時代的到來只存在時間上早晚的問題,不存在是否會實現的疑問。在信息化大浪潮下,融合進互聯網經濟的彩電產業,是一個必然的課題和行業同仁共同的挑戰。也就是說,沒有小米等的攙和,彩電企業也必須解決互聯網化這個課題。現在有了小米的挑戰,只不過是傳統彩電企業的互聯網進程被加速而已。
認識互聯網電視的必然性是容易的,但是認識互聯網電視的本質卻不容易。上文,通過對比分析小米和創維在產品和軟件層面的實現能力,得出了互聯網電視品牌間競爭的實質是“文化價值”。這樣個結論的得出過程,顯然不能滿足那些“假設小米和樂視等互聯網品牌不存在背景下彩電產業發展方向研究”者的胃口。那么筆者,更愿意從互聯網經濟本身,而不是品牌對比這種方式,來說明一下互聯網電視的競爭本質。
互聯網經濟的起始點難以考證,但是其爆發點是很明確的: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移動互聯網,近年常說的“低頭族”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更便捷的互聯網溝通平臺、同時也培養了更為廣泛和深刻的“消費市場的互聯網”習慣。接下來的事情,基本上是近兩年內的變化:微博、微信媒體的成功,電商的大爆發和O2O概念的興起,互聯網金融使得“網絡”與“現實”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因為現代人生活最離不開的就是錢,一旦錢的各種形式:投資、理財、零錢包、支付等上網,那么消費者與網絡的距離就會因此大大縮短:網絡經濟從可選品,變成了必須品的催化劑就是網絡金融)。
這些互聯網自身的變化,為實體經濟制造和銷售業提供了新工具:微博和微信是媒體平臺,是廠商直達消費者的溝通平臺;電商即是渠道,也是產品展示和不同品牌間產品比較的平臺,其媒體價值也非常巨大;加上傳統媒體的深度價值挖掘——互聯網讓“銷售”信息的流通速度和效率,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提升了何止百倍!
對于傳統企業,利用和融入互聯網經濟的過程,就是利用互聯網手段在“信息流通”和“價值溝通”上的優勢,再塑自己的品牌價值、重新構筑品牌和客戶之間的文化紐帶的過程——這就是創維酷開,每一次都抓住機會PK小米的原因:PK是一種優秀的信息傳播手段!對互聯網概念的深刻認識,是創維PK小米的勇氣與實力源泉——
創維和小米競爭的本質,不是誰的產品更好、誰的價格更低,而是誰更符合那個消費者心目中的“互聯網電視標準”。但是,真的具有一個互聯網電視標準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互聯網概念,何嘗不是小米等通過營銷創造出來的呢?因此,符合消費者心目中的標準,就是重構自身的品牌文化和概念,也就是再造“互聯網電視”的內涵。至少,原來的互聯網電視的含義,是不包含傳統企業的:這個概念的提出,首先就是為了區隔新興企業和傳統企業而設立的。但是,通過創維酷開的營銷,這一局面已經改變——傳統企業要做、能做、也能做好互聯網產品,業已成為行業共識。
因此,融入互聯網時代、把握互聯網機遇、認識互聯網電視競爭的本質,就是“善用”新營銷構筑新品牌內涵。而創維的緊抓小米,就是緊抓互聯網產品概念的“鼻祖”,緊抓彩電產業的“新點”、就是搶占互聯網概念的定義權:一旦創維實現自己的既定影響力塑造,他自然會將小米甩掉——到那時主動PK創維酷開的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