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源的高亮度是怎么實現的呢?答案是光纖耦合。激光光源具有極強的匯聚性,因此,可以利用光纖將很多個激光器的光纖匯聚成一個均勻的、直徑極小的光束。這一技術雖然能有效解決激光光源的亮度問題:比如用于工程投影機,或者超厚金屬板材的切割和焊接。但是,由于受制于單個半導體激光器的發光量僅在100mW水平,只能對應20lm左右的最終投影亮度,因此,高亮的投影機必須加大采用半導體激光器的數量,這會增加系統成本。而且亮度越高系統成本越高。
在激光投影這類視覺系統中,需要的是紅綠藍三原色的激光光源!绻麑Ξ嬅嬗跋褓|量具有特殊需求,也可以加入黃色、墨綠色等更多的原色光源,不過紅綠藍三原色是最基本的需求。這就使得,如果只是簡單的全部使用激光器實現三原色光源,投影機的成本就會再次大幅提升。
那么有沒有折中的方案呢?日本卡西歐公司,率先實現了激光LED混合光源的使用。用激光實現綠色,用LED實現紅色和藍色。這樣既避免了單獨LED光源,在綠色發光產品上的瓶頸,又減少了激光器的使用數量,降低了系統成本。
在紅綠藍三原色中,如果合成白色效果,綠色光源的能量是需求的最多的。這就是說,如果簡單的使用同等數量的紅綠藍激光或者LED光源實現白光,那么就要求綠光部分的組件能夠發出更強的光。這意味著材料學上更高的門堪。同時工作電壓、電流更大的綠光部分也會成為整個系統,色彩漂移、系統壽命和維護間隔的瓶頸。
而采用LED實現紅色和藍色,可以減低系統的成本;使用激光實現綠色可以突破系統在綠色部分的門檻?芍^之LED和激光,兩大冷光源珠聯璧合之作。但是,在這一系統中,激光實現綠色部分依然面臨著和LED光源同樣的問題:高性能綠色激光光源成本更高。因此,激光LED混合光源,采用了另一項降低成本的技術——激光熒光轉化技術。
LED激光混合光源中,綠色部分由激光實現:但是,采用的不是昂貴、體積更大、穩定性也最差的綠色激光器,而是成本最低、體積小巧、驅動電壓最低、穩定性最好的藍色激光器。藍色激光經過藍綠轉換熒光粉轉換成綠色。雖然熒光轉換后有20%左右的能量損失,但是綜合亮度成本依然更低。
也就是說,激光和LED混合光源的每一步設計,都是在使用長效固態冷光源的需求下,最大程度節約成本的產物。這種設計思維也是激光熒光色輪的想法。
與激光和LED混合光源應用于三片式LCD和LCOS投影和單片式DLP投影不同,激光熒光色輪技術是為單片DLP投影機定制的另一種節約成本的方法。
單片DLP投影機的三原色采用時序分布,是時間復用彩色技術。自身就需要一個分光色輪,以實現光源系統在不同的時間段輸出指定的單色光源。激光熒光色輪系統,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粉取代傳統色輪的彩色濾光層,用激光光源中最容易實現高亮度的藍色激光器作為輸入光源。藍色激光經過透明、藍綠、藍紅或者其它熒光粉后,轉化成系統需要的單一藍色、綠色、紅色,或者其它顏色光源。
這一系統最大的好處是,節約了激光器的數量,避開了昂貴的綠色激光器:這和激光LED混合光源是一樣的。同時,這一系統還徹底省略了LED光源部分,用熒光轉換代替了紅色LED,并直接使用藍色激光光源:這是比激光LED混合光源更為精簡的系統部分。但是,利用藍色激光實現三原色的熒光轉化,需要更多種類的熒光粉,這是增加了系統復雜性的部分——不同種類的熒光粉的效率和壽命對系統壽命和色彩偏移的影響也更為復雜。
在另一方面,激光熒光色輪與激光LED混合光源技術也是可以結合到一起的技術:例如,不僅利用藍色激光轉換綠色光源,而且直接利用藍色激光成像,將藍色激光、紅色和藍色LED的混合結構,變成藍色激光、藍綠熒光和透明色輪、紅色led的混合結構——這就結合熒光色輪和混合光源技術的特點;再例如藍色激光加熒光色了、以及傳統三片式投影分光系統構成的,為三片式投影系統設計的激光熒光色輪產品(索尼產品)等。但是,無論技術如何變種,都離不開混合光源和熒光色輪兩個基本概念。
無論是激光熒光色輪與激光LED混合光源技術,其初衷都是實現更為廉價的激光光源系統,實現激光光源在高明亮度的廉價投影機市場的普及應用。但是,二者也各有優缺點,因此,其在市場上的產品表現也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