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的普及改變了人們使用電視的方式。新年伊始,智能電視企業也紛紛打出價格牌、內容牌、節能牌,一時間電視智能大戰硝煙密布。但有關專家指出,在未來發展中,真正決定智能電視市場成敗的卻是CDN(內容分發網絡)。
內容短板依然沒有解決
聯想CEO楊元慶曾表示,智能電視最簡單的商業模型是“終端+內容”,內容的優先級別要高于終端。智能電視必須跟內容綁定,如果沒有更多的內容提供商支持,所謂的智能電視就毫無用武之地。
據了解,由于智能電視本身存在軟硬件配置、網絡速度等諸多問題,目前智能電視的內容優勢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許多用戶仍然將這些產品當做普通電視來用。業內網站電科技相關負責人徐建文告訴記者,無論是所謂的云電視還是社交電視、智能電視,都只不過是搭載獨立的應用系統,而在最核心的影視內容上并沒有多大改善,風頭正勁的互聯網電視也不例外。
記者在家電賣場調查中也發現,智能電視、語音智能電視、社交電視等盡管看得眼花繚亂,但差異不明顯,更多的是一種概念炒作。“我實在分不清這些電視有什么區別,所以在選擇上很困難。”在北京太陽宮大中電器正在選購的張姓消費者告訴記者。
網絡體驗成電視應用新痛點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顯示,32%的消費者感覺在線觀看視頻、影片及游戲加載速度較慢。由于這些智能應用的用戶體驗感不佳,導致了智能電視較低的開機率。
記者體驗某款國外品牌電視,發現其影片播放效果十分糟糕。畫面經常卡,而且只能收看普清影片,高清和超清影片基本沒有,引發大量用戶的怨聲載道。
據悉,互聯網行業有“8秒原則”。用戶在訪問頁面時,如果響應時間超過8秒就會感到不耐煩,緩沖時間太長就會放棄訪問。這對視頻企業來說,要想活下去就必須解決帶寬問題。由于智能電視的影視內容基本都來自視頻企業,這給智能電視行業敲響了警鐘。
“如何在信號不穩定的網絡環境下保證用戶體驗,既是CDN廠商也是運營商、應用商的痛點。”國內CDN廠商帝聯科技高級副總裁兼COO李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海量的數據每時每刻都在通過CDN進行傳輸。但不同的是,原來從服務器到PC端的加速,與現在到手機端、電視端的加速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