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家電廠商也展開了年末促銷攻勢,其中彩電廠商促銷戰激烈,尤其外資品牌促銷攻勢強勁,部分品牌降幅在15%-25%。就連互聯網企業也在此時推出了新品電視。從近期彩電市場的走勢來看,元春期間外資品牌陣營零售額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內外資品牌競爭加劇。
曾幾何時,當年傳統電視機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從CRT電視到平板電視,國內的廠家正是通過價格戰將國外企業擠出中國市場。如今相同的一幕又再次上演,但是此價格戰已經非彼時的價格戰。
為了加速智能電視的滲透,價格戰成了互聯網電視企業的首要武器,6999元、4999元、1999元硬件的價格不斷創新低,而新年剛過,樂視TV就在北京推出了全球首款4核1.7GHz、70英寸超級電視Max70,定價僅為同尺寸電視的三分之一—8999元,同時將旗下60英寸超級電視的價格調整為4999元。
賣場方面,筆者近日走訪了北京的多家家電賣場發現。彩電產品的促銷活動已經開啟。以55英寸的大屏電視為例,國產品牌方面降價較多,4K電視已將至普通價位;外資方面也有降價,不過,不論是55寸的智能電視還是這一尺寸的4K電視,售價均在萬元左右。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混戰智能電視不僅影響了傳統彩電產品的售價,也進一步加快了構筑智能電視的生態鏈的發展。
相關業內人士預測,從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2月2日的春節期間液晶電視將持續中秋國慶的品牌競爭格局,以日韓彩電品牌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陣營零售額呈現強勁的增長態勢,與國產彩電五虎的競爭將會加劇,互聯網企業的混戰也不可小視。在激烈的競爭下,液晶電視的品牌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擴大。
這一趨勢從近期彩電市場促銷情況就可以看出端倪。目前市場上外資彩電品牌多數產品價格有所下調,降價幅度15%-25%之間。事實上,以索尼、三星、夏普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陣營與國產品牌陣營的對陣格局變化不只是現在。
此前,國產品牌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以壓倒性的市場占比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不過隨著補貼政策的結束,以及渠道內彩電產品結構的調整,這一力量對比開始發生變化。去年42、46寸產品在國美是主銷型號,今年已經變成55寸甚至以上尺寸的產品,55寸-60寸產品的熱銷,而且隨著彩電大尺寸以及4K產品的推出,彩電的平均單價也有明顯提升。
外資品牌正是挾其在大尺寸、中高端產品領域的優勢,加上大力度的新品以及促銷攻勢,贏得更多市場份額。據了解,目前國美渠道內外資品牌與國內品牌的占比已經達到6:4,這個數字在去年是正好調過來的,蘇寧渠道內外資品牌的占比更是達到65%。
與日韓品牌在4K領域的遲緩不同,中國企業處處先發制人,成為推動4K電視普及的主力軍。目前,中國4K電視技術已十分成熟,其中高端機型已搭載了四核處理器和最新的Android 4.2系統,可以實現最佳的4K觀看效果。不同于外資品牌的堅挺,我國彩電企業在擴大產品線后,率先將4K電視價格拉到了普通消費者心理價位段,即使一般消費者也有能力選購4K電視。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歷了2013年中秋國慶和元旦的拼殺后,一些在線上營銷中占據先發優勢的品牌嘗到了甜頭,其余品牌也必然會奮起直追,因此春節期間線上線下的互動促銷手段將會更加多樣化,電商渠道占比將會持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