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SZ.000100)和百度旗下的視頻網站愛奇藝將合作推出智能電視的消息,讓混戰不斷的智能電視戰局再起波瀾。盡管互聯網企業進入電視領域已并不新鮮,但此前TCL拒絕阿里遞出橄欖枝的明確態度,讓這樁合作備受關注。
在攜手愛奇藝共分智能電視一杯羹的過程中,是互利互贏,還是新增了一個未知的對手?這或許是TCL包括眾多彩電企業的顧慮。然而,在不斷遭受互聯網對手沖擊的智能電視戰局中,選擇合作或許才是雙方最好的出路。
為什么是愛奇藝
在智能電視這條產業鏈上,彩電行業的大佬TCL集團近日動作頻頻。
8月12日,TCL將與愛奇藝合作推出智能電視的消息傳出。隨即這一消息被TCL集團新聞發言人梁啟春證實。
梁啟春表示,雙方正在進行智能電視的生產和開發工作,新品將于9月份推出。他同時表示,合作的樣機目前已經被生產出來,要根據市場的反應決定是否將產品大規模投放。
盡管TCL集團內部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具體的合作細節還不確定。但有消息稱,這次“排他性的獨家合作”中,二者的分工“軟硬結合”,其中TCL主導研發、制造和渠道銷售,愛奇藝則提供視頻服務等軟件內容。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新發布的電視有可能將以愛奇藝自主品牌形式發布。他表示如果只是內嵌愛奇藝的應用,應該不會涉及到“智能電視的生產與開發”。
他的分析從愛奇藝CTO湯興曾經的發言中,也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佐證。今年7月,湯興對媒體表示,愛奇藝將以內容和技術為主,不會涉足硬件,愛奇藝電視將以免費為主,廣告收益依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除了在智能電視戰局中尋找到新的伙伴外,TCL集團也在其重點打造的多媒體——華星光電協同效應的上游不斷加碼。
8月15日,TCL集團宣布擬以不低于每股2.01元的價格,對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億股A股股票。
這筆大約20億的增資中,大約有15億將用于支付購買深超科技持有的華星光電30%股權的余款。而剩下的部分將用于補充華星光電的流動資金。其中,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將以3億元參與增發。
而此外,有消息稱,TCL第二條8.5代線也有可能在近一兩個月通過審批,予以公告。
半年報成績亮眼
TCL近期在智能電視產業鏈上的布局原因,從其剛發布的半年財報中可窺得一斑。源于隨著節能補貼政策的結束,以及眾多互聯網企業不斷參戰,其彩電業務進入調整期,增速有所放緩。
TCL集團在8月15日交出了一份業績亮眼的半年成績單。TCL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0.62億元,同比增長31.47%;其中實現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22.2%。
但與以往由TCL多媒體支撐大局不同的是,TCL集團宣布,業績出現大幅增長主要來自于與華星光電和通訊業務的貢獻。
公告顯示,上半年滿產滿銷的華星光電雖然營收只有68.2億元,但創造經營性盈利7.2億元,成為TCL集團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去年虧損的通訊業務在今年二季度實現扭虧,盈利3299萬元。
然而,實現了銷量大增的TCL多媒體創造的利潤卻不到華星光電的1/3。財報顯示,2013財年上半年,LCD電視機銷量同比增長了20.7%。而智能電視的銷量增速則是整體電視銷量增速的12倍,為252%。
智能電視的迅猛增速也沒能阻止TCL多媒體凈利潤增速的同比下滑。
上半年,TCL多媒體實現凈利潤2.07億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則達到3.56億元,同比增長則為224.21%。在去除去年同期凈利潤中的1.16億資產性收益后,TCL多媒體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同比下滑13.75%。
這顯然與TCL多媒體長期以來在TCL集團內部形成的利潤支柱地位不太相符。2012財年,TCL集團2012財年實現凈利潤12.73億元,其中,多媒體實現的凈利潤達到7.65億,占比達到60%。
而在利潤增長速度放慢的同時,一直高漲的TCL電視銷量,也在節能惠民補貼政策的結束,以及互聯網企業涉足智能電視戰局的沖擊下,于下半年出現了下滑。
根據TCL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其在今年第一季度,以20.2%的市場占有率繼續占據LCD電視機中國市場第一位。但其國內電視銷量在6月和7月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
TCL最新公布的7月份主要銷售數據顯示,LCD電視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為51.53萬臺,同比下降19.92%。而6月份,這一下跌幅為35.47%。
與此同時,增速最快的智能電視銷量,在失去了節能補貼后,也開始出現下滑。7月份TCL的智能電視銷量為12.6萬臺。而5月份這個數字是17.6萬臺,6月則達到了20.22萬臺。
彩電大佬的智能化道路
智能電視銷量的減少,無疑讓此前不太將互聯網對手放在眼里的傳統彩電企業感受到了壓力。
7月4日,1萬臺樂視超級電視不到一個小時便在網上宣告售罄。而更讓傳統企業感到壓力的是,這個有著60英寸屏幕的樂視超級電視,其6999元的售價僅為傳統智能電視價格的一半左右。
面對互聯網企業加入戰局,家電企業首先選擇的是傳統家電企業內部的合作。阿里向各大彩電廠商遞出的阿里TV生態系統聯盟橄欖枝遭到普遍拒絕,實則是因為這個聯盟TCL等企業早已做過。
早在2011年,TCL、長虹、海信這三家占據國內智能電視市場大約60%左右的彩電廠商,便聯合成立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以下簡稱中智盟)。
傳統彩電企業顯然不能忍受自己淪為互聯網企業的硬件制造商。據記者了解,中智盟此前已經研發了一個被稱為STVOS1.0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這三家企業出廠的智能電視都將標注中智盟的標志。但記者了解到,除了這三家主力成員外,還沒有其他主流電視廠商參與到中智盟中。
但傳統家電企業一直沒能解決的智能電視低激活率問題,無疑需要深諳此道的互聯網企業的助力。
根據中智盟發布的數據,在長虹、海信、TCL的終端平臺上,綜合華數、百視通(600637,股吧)、CNTV、芒果等牌照方視頻類應用的數據激活率排名前三,平均激活率為74%,視頻人均每日運行時長達1.96小時。
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聯手并不能隱藏大家都各有打算的事實。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互聯網企業需要借助智能電視來獲得新的平臺,擴大用戶規模,尋找盈利模式。視頻應用的高激活率,則有助于TCL、長虹等傳統企業增加智能電視銷量與激活率。
但無論雙方是否都各自打著算盤,合作目前看來是這個混亂的智能電視戰局中最好戰果。只是誰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