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米的業績保持增長新產品線很重要。
2013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年底的預估新機銷售市場普及量可達9成以上。廠商和市場層面基本完成手機行業向智能時代的過渡。產業轉折期的市場紅利或被瓜分殆盡。市場份額結構、銷量結構也將日趨固定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哪怕小米能夠贏利2013年再次翻番的增長,小米的增長態勢也會隨著智能手機普及革命的完成而陷入低谷。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需要紅海競爭的利器。999元的紅米手機無疑是一個好選擇——不知道紅米這個名稱,是不是就意味著這款產品的使命就是為參與“血雨腥風價格戰”的紅海市場而設計的產品!
除此之外,小米還有平板:目前主流智能手機企業,銷量千萬級別的企業,幾乎已經沒有不涉及平板電腦市場的品牌。2013年小米也將進入千萬級銷量手機市場,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小米推出軟硬技術與小米智能手機完全相通的平板電腦產品就在自然不過了。在NB產品上,intel PC平板二合一的廣告滿天下的打。雖然很多手機和平板企業對此不甚感冒,但是所有PC和NB企業卻異常熱衷。所以,在這樣一個冷熱分明的產品線上,小米推與不推都是“科學謹慎”的選擇。
唯獨不同的產品則是TV。自智能電視在2011年底,贏得市場兩成新品銷售份額以來,很多IT大佬都在打這款家電產品的注意。且不說三星、索尼、LG這種巨頭自身就橫跨多個產品線,聯想、樂視這兩個PC和網絡視頻內容行業的代表者也都已經紛紛進軍“新TV”市場。小米一直的榜樣,蘋果,也在時不時的放出“做TV”的消息——雖然蘋果電視依然處于“難產”之中,但是,作為互聯網應用終端的一員、智能手機技術的繼承產品,智能電視不能不令小米心動。
于是,有了去年年底小米在盒子市場的試水。但是,盒子畢竟就是盒子,他不能成為小米押寶“持續增長”與“財富五百強”理想的“戰略產品”。其中,原因至少有二:1.盒子產品價格很便宜,盒子的價值在于內容,小米內容弱勢;2,盒子產品的自身市場容量有限,競爭也頗為激烈,挑不起小米的未來發展大計。此外,小米也應牢記很多彩電企業和像盛大這類的互聯網企業搞盒子產品,積累下的種種經驗、甚至是失敗的教訓。
但是,以盒子趟路智能電視市場的產品思維并無錯處。同洲電子、樂視和聯想推電視之前,早已進入盒子市場;蘋果電視雖然難產,但是蘋果盒子卻在銷售;多數彩電企業也都有自己的各種各樣的盒子。這些成功的例子充分說明了盒子和TV的關系——除了少數專注盒子的很小的企業外,“大企業”都會擁有盒子和TV兩條線。
因此,支持小米做TV的“證據”,無論是來自小米自身的,還是來自于IT、手機、網絡或者家電產業的,都非常之多。而在TV產品上,小米的“難處”似乎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