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7年首款短焦投影機的誕生,投影距離漸漸顯得不是問題了。短焦投影機也越來越受到那些對投影使用環境有著特殊要求用戶的青睞,以日立、三洋、明基等投影廠商開始加大投入研發短焦投影機技術,眾多具有優秀性能的短焦投影機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過,短焦投影機市場卻并沒有迅速興起。
但2009年,一個“短白配”將短焦投影機和電子白板推向了投影行業發展的浪尖。從當年開始,短焦技術將投影機帶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到了2010年,短焦投影機成為了投影機市場的“搶手貨”,各個廠家都把短焦產品作為投影機市場的主打產品來推。適合小空間大畫面應用的各種短焦投影機層出不窮,廠商也不斷擴充短焦產品線。
在經過近年來短焦投影機大熱之后,2012年短焦投影機迎來了普及的一年。去年,在整個投影市場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短焦投影機仍舊保持高速增長,幾乎承擔了整個投影市場的主要增長部分。
據相關機構統計,2012年短焦產品銷量達到了529800臺,與2011同期相比增長了215%。其中正投式短焦(44.7萬臺左右)增幅235%,反射式短焦(8.3萬臺左右)增幅138%,主要原因來自教育市場對短焦需求持續大漲。在未來教育市場中,短焦投影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短焦也會向其他應用領域滲透。
技術類別
短焦投影機相比傳統長焦距投影機,其“短焦”實現難度還是不易的。短焦投影機設計難度不僅來自于任何在保證畫面品質的前提下實現更短的焦距,同時還要在保證畫面效果的同時,實現更大的偏軸鏡頭的設計,這兩點對于全球的光學界都是一個挑戰。
而隨著短焦投影機快速發展,短焦鏡頭技術也有了飛躍式進步。在克服圖像變形、色彩、亮度等問題之后,短焦投影機又分為了正投式和反射式兩大類。不過,去年理光推出的直立式超短焦投影機產品,則再次細化了市場,為用戶帶來了更多選擇。
正投式短焦技術陣營主要是臺系品牌、歐美品牌和部分日系品牌。這些企業采用更為復雜的鏡頭設計,在實現短焦的功能以外實現大“偏軸”的產品技術要求。短焦部分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技術,而偏軸部分則依賴于特殊設計的鏡頭鏡片實現。采用這一技術的“短焦”投影機產品品質差異巨大,且主要技術參數不及“反光板”式的短焦投影機“高”。
反射式短焦技術陣營主要以三洋和日立為首,它們的“反光板”式的短距離投影技術的靈感來自于背投顯示系統的工作原理。背投影顯示產品通常都是在較短的光路下實現更大尺寸的投影畫面。最短可在一米距離內投射出一百英寸以上的大畫面。“反光板”式的技術架構,本質上并不僅改變了投影機鏡頭的焦距,而且還需要通過添加一塊特殊的光路反射鏡,實現光路射出角度的轉移,進而實現“短焦”和大“偏軸”兩個主要的功能技術特性。這類型的產品在性能表現是比較不錯,但是早期產品結構體系復雜、機身也比較笨重,不適于便攜使用。
如今,雅圖和ASK等投影品牌推出的反射短焦投影機則將反射短焦鏡頭技術進一步提升。由于采用反射式短焦鏡頭技術,他們的超短焦投影機憑借其“短距離大畫面”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在教育市場中的發展及應用,成為了最大的熱點。
在去年,由理光公司推出的直立式投影機,則進一步改善了短焦技術,它讓短焦投影機從此“站”起來了。其產品采用理光獨有的“自由曲面透鏡”技術,通過使用出屈曲光學系統,徹底排除多余空間。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投影。因此,理光直立式投影機可以在11.7cm的距離內投射出48寸的圖像(對角線),大大增加了投影機安裝的靈活性。也進一步擴大了短焦投影機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