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建立起彩電產業的服務價值,最核心的基礎因素就是“規模”。只有確立了產業規模的服務模式,才能有效攤薄運營成本,再能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甚至有彩電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市場所剩主流彩電企業將只有兩三家。
海爾家電的規模非常巨大,因此其在服務價值的確立上,能夠更為順風順水。傳統的彩電企業,海信、或者TCL,康佳等市場銷量也很巨大,早已確立了渠道市場、服務市場的優勢。但是,樂視作為新手則需要在制造、渠道等方面獨辟蹊徑:依賴于鴻海的代工,和電子商務等新手段的支持。對比之下聯想則更為特殊:他是渠道資源豐富、售后服務體系也很健全、技術和制造能力一流,其自身體積不小于任何本土傳統彩電企業——不過,作為IT進軍家電的品牌,聯想還需要的消費者的認可。
消費者的認可:無論多好的產品或者服務,都難以逃脫的一關。但是,消費者認可不是對產品或者服務品質的科學客觀鑒定,而是一種主觀認可傾向的累計。其中既包括產品品質水平的作用,也更包括一系列營銷價值和市場話語權的爭奪。
彩電行業發展到平板時代,特別是智能時代,核心技術在外、產業創新價值和制造價值逐漸弱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在這一背景下誕生出差異化的產品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就連產品的造型設計,也隨著超薄化和窄邊化的趨勢,而變得難以創新。產品同質化成為常規命題。
產品同質化的前提下,產品競爭、尤其是產品關鍵參數的競爭就變成了偽命題:領先與落后的時間差被縮短到一個月——因為這種領先和落后主要取決于采購了何種上游配件。企業必須爭取在更多的領域主動制造產異化的形象。消費者也日趨認同彩電產業除產品硬件之外的品牌服務化價值:定制OS、內容捆綁、或者IT背景,特殊的品牌文化……這些競爭因素在市場勝負之中的占比日益提升。
但是,產品硬件之外的任何軟性競爭,抽象的價值競爭,甚至服務化的彩電產業價值自身的存在與否,都不是傳統產業思維模式和營銷模式能夠支持的。彩電行業需要重構自己對于彩電的未來的定義,更需要重構彩電消費者對于彩電品牌價值的認可。
實際上,任何一家規;牟孰娖髽I都不匱乏“服務價值”,現在的問題是讓服務價值成為品牌形象的主導,來代替以前的制造形象。這也是樂視所謂彩電新商業模式的真諦,樂視執著于市場話語權營銷的關鍵。因為,軟實力的展示依賴于宣傳:無論是什么手段,只有擁有宣傳和市場話語權的企業,才能把軟實力,比如服務價值,轉化成市場銷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