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現如今,大街小巷,無孔不入的方塊格子,您一定知道我指的是二維碼,這個多說幾遍都讓人覺得膩的詞兒,商家們卻玩兒得不亦樂乎,但他們真的把二維碼玩兒轉兒了嗎?我看未必見得。
現在我們看到的戶外平面廣告,凡是有更新的,絕對是有附二維碼的,讓人覺得這小家伙都快成郵戳了,更是成為時尚的代名詞,不在自家廣告上印二維碼就屬于被行業out了,但殊不知,這樣流水線下出來的二維碼體驗已不知不覺中被消費者out了。
戶外二維碼微診斷1:
用戶體驗不及格
現在二維碼的普及度不在話下,連阿姨媽媽都撼動了,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其提出了抱怨。
以上廣告中的二維碼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具可掃性嘛!
很多地鐵燈箱廣告是隔著站臺設立的,近看也許有手掌大,但如今這4、5米的距離,再加上地鐵內燈光或玻璃的各種反光等外來因素,致使許多有心想掃的消費者都最終無力地表示,根本掃不到。而有些路邊大廈墻外的戶外廣告也同樣不顧及用戶的感受,巨大的二維碼氣勢是有了,掃起來還得用戶自己摸索角度。
在此,不得不感嘆句:平面設計師們缺乏生活常識呀。商家們對二維碼的幾近濫用,讓人有種為了加二維碼而加二維碼的感覺,而忽略了二維碼真正誕生的價值。除了難掃的問題,還有一些受眾表示二維碼加得很沒有美感,破壞了整體設計,顯得格格不如。關于這點,奧利奧倒是做出了創新。將二維碼融入產品,即醒目,又無違和感,且也符合奧利奧趣味的營銷理念。
戶外二維碼微診斷2:
缺乏掃碼激勵措施
不過是一張內容平鋪直敘的平面廣告,也許連看都懶得看一眼,往常已經是被動地在接受信息了,憑什么你加了個二維碼行人就要多看幾眼,甚至為你在無wifi的環境下掏出手機浪費流量費呢?
這是廣告主們最為普遍的迷思,對二維碼近乎盲目的崇拜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使他們干著燒錢的事兒。想實現戶外廣告社交互動化的美好設想卻敗在了一廂情愿的起跑線上,所以關鍵問題還是出了創意上,關于這方面,國內設計師們還是要想海外的設計取取經。
以上為著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做的一個二維碼營銷案例,即在模特胸前或臀部覆蓋上二維碼,并配以"Re-veal Lily's secret "(揭開lily的秘密)的誘惑文案,這無疑引發路人駐足觀賞,甚至好奇會致使他們舉起手機掃面其上的二維碼,屆時無遮擋的圖片就會出現在他們的手機屏上,呈現的是維多利亞的內衣產品,正如其文案所說“sexer than skin”(比肌膚更性感)。
其本質其實是美色營銷,不過是借助了二維碼的新形勢。簡單的畫面配以簡略的文案,效果卻比許多堆砌海量信息的廣告內容要來得吸引人。
以上是韓國某家肌膚護理機構的創意候車亭廣告,乍看沒什么特別,二維碼呢?那些你眼中的痘痘即是!掃一掃,即可進入其官網,了解詳情,在線注冊、預約等,實現互動體驗,并且有望把他們的消費者引入店內體驗,實現o2o營銷。
戶外二維碼微建議:
二維碼其實早些年就出現,只是近半年才在國內風靡,但其實說穿了,它只是長得科技了點,再說掃碼也不是掃碼新鮮事兒,超市的條形碼沒掃過嗎?他們相同之處都是蘊含信息,而不同之處在于二維碼作為一個網址鏈接更像是一個通道入口,一個將品牌與消費者聯通的紐帶。
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即二維碼的可掃性,二維碼作為網址的替代品,本來就是便于登陸,免去消費者輸網址的麻煩步驟,若在掃碼環節就困難重重,那也就違背其存在的意義了,所以商家們注意下二維碼的尺寸和位置吧,不要使其淪為擺設,掃碼無門。
其二,要解決二維碼同質化的問題,大家都掛個二維碼,不代表大家都會被掃描,如何脫穎而出也值得思考,結合品牌理念的設計有助于加深品牌印象,同時好的用戶體驗也提升了品牌形象。
二維碼的出現是為了便利消費者,但請商家們不要為了便利自己,草率地對待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