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屏企業風險與機遇并存
其中,機遇主要是強調,沒有核心強勢企業的環境,更是造就行業“英雄”的沃土。中小企業主導的大屏市場,強者和決策領先者進行嶄新的市場擴展和切割,以更先進的理念和產品拓寬生存環境的門檻更低、風險更小、對手更弱。在大屏行業諸多新技術、新市場、新消費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會產生更多的細分需求和應用,市場自身的高速成長,會成為本土企業做大做強的最佳機會。同時,大屏行業外資巨頭和本土彩電類顯示企業的崛起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的主動權依然掌握在本土傳統廠商和渠道手中,這有利于本土企業“拒敵”戰術的實施。
但是,本土大屏企業在眾多的市場機遇中也面臨很大的風險:包括,諸多未接觸過的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新市場的開拓、新的競爭對手的破壞性競爭(外資巨頭的品牌優勢、中小企業的價格戰),甚至還有本土企業做大做強過程遭遇到的風險控制、管理提升、軟實力建設、知識產權和上游供應鏈的安全等等問題,都會使得這個大變革中的大屏民族品牌風險倍增。
機遇與風險并存,本土大屏企業需要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大屏市場已經沒有避風港,努力解決問題和實現自我發展,是唯一的可選項。
第一, 外資巨頭已經在華市場擺出了攻勢策略。三星/LG等企業的優勢產品線是液晶拼接和商務顯示器。而這兩條線恰恰是傳統大屏企業的弱勢之處。同時,外資企業還具有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優勢,他們還能籠絡一拼渠道商形成軍團作戰。對于近年來崛起的本土少數主打價格牌的低端品牌,也許大屏行業的本土領先企業還可以置身事外,但是對于外資巨頭發起的競爭和挑戰,本土領先企業絕不可能獨自躲清閑。
第二, 多技術和多市場產品線融合,是客戶需求的發展方向。過往單一產品滿足單一客戶、單一工程的方式,是一種過時的低效的方式。隨著企業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更多的客戶需求多種顯示解決方案,需要多層次的組合化的顯示產品系統和服務。大屏企業必須采用多元化的發展思維:商用顯示單元、DLP拼接、平板拼接、邊緣融合等多種技術路線、產品路線融合發展。這自然使得傳統的大屏行業應用中的“技術區分廠商”的格局不復存在。
第三, 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跨行業營銷的出現。企業的競爭是呈現開放性的。大屏企業中總有一部分企業會努力嘗試跨出既有的市場區域,比如外資巨頭們,這就會在原本穩定的區域市場或者行業市場中引入新的競爭者,甚至新的競爭技術。這種變化逼迫者其它的行業參與者也擴大自己的“客戶尋的范疇”。
第四, 資本市場對大屏行業發展的激勵和鞭策作用。自威創和GQY在創業板上市以來,資本力量在大屏市場的介入已經是大事所趨。上市公司需要對業績報表負責,其中利潤水平、增長規模都是必須的指標。這將促使大屏企業以更為長遠的戰略、更為規范的管理、更加具有進攻性的思維,來參與市場競爭,并帶給市場嶄新的氣息。
綜上所述,國內大屏行業的領先企業,主動承擔起行業整合和市場發展的領袖角色,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來證明國內大屏產業的民族企業具有逐漸改變現有的本土企業和產業大而不強,主導市場卻乏于控制的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