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是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后的電子產品新熱點。然而,當前智能電視發展存在一定誤區,過度注重提高電視“智商”,但是使用操作性不強,許多功能成為擺設。
近年來,隨著家電產品智能化興起,眾多企業接連出招發力智能電視產品。TCL旗下智能云電視全面升級,搭載雙核CPU和Android4.0+系統;海信推出海信Android TVPro操作系統;海爾推出云搜索電視。
眾多IT企業也參與其中欲分一杯羹。騰訊與TCL合作,采用其與手機制造商類似的合作模式,將QQ-Service打包植入電視系統,甚至專門針對電視開發專用的QQ客戶端;聯想提出以“四屏一云”為核心的PC+戰略,并推出樂TV,搭載聯想基于Android自主定制的樂OS以及相應服務;谷歌與LG電子、三星等電子巨頭合作,開發GoogleTV電視機產品;視頻網站樂視網也擬推出樂視TV超級電視。
但是,隨著智能電視“智商”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多,智能電視聯網率偏低,菜單、界面操控復雜,視頻點播等功能受網絡帶寬影響等問題日益凸顯,收發郵件、社交等眾多智能功能形同擺設,猶如雞肋。
目前智能電視發展存在誤區。電視機的典型應用場景是家庭的客廳和臥室環境,操作方式主要還是依賴傳統遙控器,與手機、平板電腦在使用環境、使用習慣、方式上存在天然區別。鼠標+鍵盤的計算機操作方式也不適合于電視機。過于復雜的人機界面和操作步驟,往往使人們無所適從。
當前智能電視應用并不缺少。但這些應用只要是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中移植過來,少有針對大屏幕開發的應用,適用性普遍較差,使用體驗不盡理想。以遙控器為主的人機交互方式,決定移動終端上的各種應用難以簡單復制到智能電視上。盡管相關廠商嘗試推出語音、體感、手勢等新的操控方式,但目前還沒有特別成熟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對智能電視來說,“智商”并非是最重要因素。以社區為主要賣點的騰訊智能電視為例,由于電視強調家庭、共享等特征,而社交功能更注重私密性,社交功能對電視產品并不適用。這造成騰訊智能電視雷聲大、雨點小。
由于遭遇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網以及國家廣播公司環球電視網等內容控制者的抵制,具備眾多“智能”功能的GoogleTV銷售慘不忍睹。業內人士表示,GoogleTV最大的敗筆就在于人機界面太IT、太復雜,除了發燒友和極客,沒有多少人愿意抱著無線鍵盤使用電視。
從市場的角度看,消費者在價錢合適的情況下不會嫌棄功能更多,電視機廠商也在努力尋找賣點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但以休閑娛樂的視頻內容為基本出發點的電視,操作一定越簡單越好,收看電視節目仍是電視機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紛繁復雜的各種應用功能只能作為配角。過分強調電視的智能應用屬性,其實是跑偏了。
智能電視主要是用來“看”的,因此其發展的關鍵還在于內容建設,這也是當前國內智能電視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智能電視如果過于熱衷于炒作概念,功能越做越復雜,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背離智能電視發展的最初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