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臺灣財經媒體今周刊報道稱,三星聯手夏普是有計劃的“瓦解”臺灣電子業。打趴DRAM、面板、宏達電之后,又將矛頭指向鴻海與臺積電。鴻海對此表示不予回應,不過股價仍穩穩守住月線,維持在83元上下震蕩,港股掛牌的富士康今天早盤 卻大漲逾4%,從股價上來看,三星滅臺計劃對鴻家軍并無影響。臺積電也表示,不對個別競爭對手發表評論。不過,業界對此議論頗多。
三星入駐 夏鴻聯盟被瓦解?
眾所周知,三星在2010年曾告發郭臺銘掌舵的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旗下面板生產商奇美,導致奇美被歐盟重罰3億歐元。郭臺銘當時即痛斥三星是“專打小報告的小人”,并表態一定會將錢從韓國人手中賺回來。自此后,郭臺銘經常稱三星是“總是對競爭對手背后捅刀”的小人。三星等韓企利用市場領先地位打壓競爭對手的做法也早就令郭臺銘不齒。
現在,鴻海與三星間的產業競爭關系日趨白熱化,鴻海早在數年前,內部就曾推動零組件采購“去三星化”,且鴻海身為蘋果主要代工組裝廠,在蘋果相關產品零組件供貨方面,除非必要,也盡量降低采用韓廠產品。
為了與三星進行抗衡,鴻海曾砸血本入股夏普,也就是為了“聯日抗韓”,在獲得夏普10代廠面板等協助力挺,加上群創與鴻海的產品上市能量與速度,確實有機會在全球電子產品市場上,與三星正面對決!不過,由于夏普“受傷”太深,入股的錢只能暫緩夏普的資金壓力。卻不能喚起夏普聯手起來對抗三星。
由于夏普股價大跌,以及夏普在談判中堅持的入股比例等原則,去年9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與夏普最高層的談判不歡而散。但是隨著過去幾個月夏普通過申請新的銀團貸款渡過了財務危機,鴻海與夏普的談判在去年12月開始恢復。但是就在郭臺銘調動股票資金,準備開始重啟談判即將收獲成果的時候卻遭遇“半路打劫”。
在“鴻夏戀”過程中,一直到最后關頭,三星以104億日元(相當于1億美元),取得夏普約3%股權之后成為夏普第五大股東,對手三星的成功入駐對于臺灣科技業而言更像是個晴天霹靂,臺灣科技業恐將面臨日韓夾擊的新挑戰。
三星幾乎是什么電子產品都要做,上下游一手全包,是臺灣IT業界所有人的敵人。三星入股夏普之后,至少在面板領域,郭臺銘的進攻聯盟就已經瓦解了。這對于郭來說,可能是個比較大的打擊。
不過,針對媒體指稱三星滅臺計劃瞄準鴻海,鴻海對此不予回應。但業界指出,鴻海與三星在產業上競爭上,早就是“對頭”,因此三星有個“滅臺計劃”并不意外,后續觀察重點應該放在臺廠發揮供應鏈優勢,突破三星在各類電子產品上的大軍壓境。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在代工領域做到第一后,郭臺銘也希望富士康可以成為三星那樣利潤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業,從零部件到產品設計、品牌推廣都由自己控制。但市場份額是有限的,三星拿到的越多,留給富士康的就越少。所以郭臺銘不遺余力的去打擊三星,也是在為富士康轉型自主品牌打基礎。
蘋果是富士康的最大客戶,富士康在整個蘋果供應鏈份額占比高達四成,其為蘋果代工的iPhone、iPad暢銷全球。
而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領域,三星無疑是蘋果最大的對手,三星的智能手機出貨已超越諾基亞排名全球第一,平板電腦業務也對iPad產生一定沖擊,而在手機顯示屏等多項技術上,三星也走在了行業的前面,蘋果也越來越重視這個曾經友好的代工商和零部件提供商,甚至不惜撕破臉皮大打專利戰阻擊對手產品上市。
蘋果規劃中的智能電視一旦發布,將在電視領域與三星直接開戰,而三星同樣也在等待蘋果電視顯示屏訂單,郭臺銘通過收購夏普股份,已具備高端顯示屏生產能力,對蘋果訂單同樣渴望,此時打擊三星可謂一舉兩得。
蘋果的敵人一定程度上也是郭臺銘的敵人,況且郭臺銘也沒有什么顧慮,因為在代工領域,三星與鴻海也沒有交集,三星有自己的硬件生產工廠,甚至還承接代工業務,與鴻海沒有業務往來。而在液晶面板業務上,鴻海與三星更是死敵,所以,郭臺銘可以放手回擊三星。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三星注資夏普,對于三星的競爭對手蘋果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蘋果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一的LCD面板來自夏普,部分蘋果旗下產品對夏普依賴性也很高。同時,三星也是蘋果的供應商之一,為了減少對競爭對手的依賴,蘋果已在推行“去三星化”戰略。但三星此時火速入股夏普,對于蘋果和鴻海而言也算是不小的打擊。那么,三星的入駐會對這幾家企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