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客廳的電視有多久沒開啦?
“我已經連續兩個月沒看過電視了,節目陳舊,廣告還很長,內容數量有限。”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吐槽。這恐怕是不少人的類似經歷。
但現在突然有三個人來到你家客廳,甲要給你裝一個智能機頂盒,乙要直接給你換個智能電視機,丙要拿過你的手機安裝個程序實現多屏幕互動。
你選哪一個?這正是業內上演的屏幕爭奪戰。
傳統電視和互聯網電視的角力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人觀看電視的時間在逐步減少,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也開始“老齡化”,主流人群已在40歲以上。其中去年北京地區電視機的開機率已跌至30%,而這一數據在2009年還達70%。
這種情況在國外也曾經發生,尼爾森同期發布的針對美國人的調查顯示,雖然看電視仍是美國人首選的消遣方式,但年輕人收看電視的時間正在逐步下降,18~34歲的美國年輕人每天收看電視的時長均短于平均水平,即“年齡越小看得越少”,他們更傾向于在電腦、Pad、手機等其他終端收看節目。
互聯網電視產業正在興起,全球三家最大的科技公司都在力圖把電視機打造成一個計算平臺,屆時傳統電視將從內容王者變身為一個應用配件,而連接起數字電視機和互聯網的盒子,將成為利潤鏈上的主導者。
以蘋果電視為例,通過蘋果電視,你可以找到數據庫中存儲的海量電影資源,還能和家人一起通過電視玩游戲……
不過,這些破壞式的創新的確讓傳統有線電視恐慌不已。
無論是Google TV還是Apple TV,都受到了主流廣播公司的封鎖,也就是說,即便可以通過盒子連接互聯網,也不能觀看直播節目。就連進展稍顯順利的微軟Xbox也不例外,與它合作的有線電視巨頭康卡斯特僅允許觀眾在這個設備上觀看點播而非實時的電視節目。
一方面,傳統電視和互聯網電視的角力正在展開;另一方面,互聯網人士正在不斷給電視新的定位。他們相信:用戶有選擇自己使用產品的權利。未來最重要的三塊屏幕——手機、電腦、電視將會各司其職。
“電視、電腦和手機的功能區分非常明確。電視屏幕大,主要功能在分享;電腦的主要功能在工作;而手機的主要特征是移動。” 快播科技的創始人和CEO王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