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持續巨虧的日本家電巨頭松下和夏普在去年第三季度實現盈利。松下宣布2012年第三財季(10月至12月)實現盈利6.62億美元,此外,夏普也宣布第三財季(10月至12月)實現運營利潤2850萬美元,同時凈虧損大幅收窄。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彩電業務轉型、固定費用削減以及日元貶值使日本電子企業的業績“觸底反彈”。雖然兩家企業的三季度業績出現短期上浮,但總體來看日本電子企業想要扭虧還得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時間。
日系家電廠商抓緊扭虧 出初顯成效
近幾年來,地震、需求疲軟等重創和長期困擾日本的匯率問題,讓日本家電企業“很受傷”。不過,索尼、松下、日立、夏普和東芝等家電企業均在電視業務上受到重創,日立緩不過來, 丟掉電視業務海闊天空;松下自斷等離子業務減輕了負擔;索尼稱絕不放棄電視業務,押寶中國市場;夏普憑技術優勢搭線鴻海、高通,走高端路線扭虧,經過他們的不斷努力后,在去年Q3季度實現盈利。
由于等離子電視市場在液晶電視的擠壓下不斷萎縮,松下位于上海的等離子電視組裝工廠也在去年11月進行停工清算,并決定將中國的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生產集中到山東松下工廠,目的是通過統一平板電視的生產功能提高效率,從而提升在中國市場的優勢。為了扭虧,松下采取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而且還賣樓融資。
據美國會計標準計算顯示,松下電器2012財年前三季度銷售額約為5.43萬億日元,同比下降9%。其中,日本國內銷售額約為2.8萬億日元,同比下降9%;海外銷售額約2.64萬億日元,同比下降8%;而凈利潤方面,松下亦仍屬赤字情況,其凈虧損為6238億日元。雖然如此,但是松下第三財季的意外盈利并未改變其前三財季虧損的現狀。
據了解,由于平板電視業務轉型的推進和固定費用的削減,使得松下整體經營體制得到了實際改善。而數碼消費產品的銷售減緩,導致銷售金額有所減少。但通過大幅度削減固定費用,確保了營業利潤的增加。同時,事業構造改革費用的削減,實現了稅前利潤和本期凈利潤的盈利。
夏普也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該公司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三財季內凈虧損367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1736億日元大幅收窄;而且營業利潤扭虧為盈,第三財季營業利潤為26億日元;夏普當季實現營業收入6782億日元,同比增長15%。這是夏普自2011年度第二財季以來首次出現運營利潤。此外,夏普第三財季凈虧損為約3.98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凈虧損約19億美元,大幅收窄。
東芝2012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當季實現凈利潤293億日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115億日元;不過,其當季營業收入為1.36萬億日元,同比下滑6%,其家電業務仍虧損。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松下、夏普等日系家電企業的業績改善均離不開彩電業務的轉型。夏普2012年7月之后,十代線由鴻海掌握一半產能,開工率由30%提升至年底的約90%。這一舉動讓夏普巨虧的項目被“激活”了。松下也加快收縮等離子(PDP)電視的戰線,向液晶電視轉型,其在上海的等離子工廠已經關閉,中國的彩電生產業務全部集中在山東省。但是,這并不是日本電子企業轉暖的明顯跡象,總體來看日本電子企業仍面臨困境。
中國家電廠商面臨機遇與挑戰
目前,整個家電產業正從日企傲視全球的時代,轉向另一個微妙的新時段,韓企的崛起和中國的新機遇。
日本大地震似乎成了日本家電集體虧損的導火索,索尼、夏普、東芝和松下等企業均在財報中提到,地震和海嘯導致公司的銷售減少,嚴重虧損。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家電業衰退,在于脆弱的日元匯率不斷走高,日本制造企業遭受巨大的出口壓力。歸根究底,傳統的傲慢與自負,讓日企在創新上難以突破,使得日本家電產業呈現出集體虧損的情況。
與昔日輝煌相比,日系家電企業的光環已經不再。但是,日本家電廠商并沒有放棄家電業務,整個日本家電紛紛轉型,給自己創造突破的機會。不過,在日本家電產業身陷泥潭的同時,日本的相機制造業依舊是全球相機業的主宰,構建出了一個固若金湯的相機帝國。
相較日本家電的沒落,韓國家電巨頭在這些年的發展可以用“飛速”來形容。韓國三星等企業在研發投入上追趕著日企,目前已成就了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韓企在全球家電業發展面臨種種困境的情況下,來勢兇猛,發展勢頭強勁,接收了大部分日系家電空出的市場,迅速超越了競爭對手,成為國際家電領域中的佼佼者。
日企的沒落,造就了韓系家電企業,也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中國企業收購、并購在大刀闊斧地進行中,尤其是中國造平板電視在全球彩電領域中的比例正逐步上升,而我國知名家電企業TCL的電視銷量于去年首破1500萬臺 沖擊全球彩電第一陣營,著實讓人驚嘆。國產家電品牌影響與日俱增,在不斷地自我提升下,漸生突圍崛起之勢。
大起則容易大落,中國的這次機會是否能一路平坦,日本的今天會不會是中國的明天,這些成為了當前中國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日企到底是沒落還是侍機重生?韓企會不會一統天下,中國能否突出重圍一躍而上,現在一切未知。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家電行業飛速發展帶來沒有硝煙的戰爭,同時也內涵機遇。日系家電廠商業績下滑與其產品過于高端、性價不高存在直接關系。同時,高度的標準化也使得其很難適應不同地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網絡化時代轉身過慢,加速了日企的沒落。雖然國內家電企業上述方面表現尚可,但由于關鍵性技術的缺乏,使得相關企業盈利空間過小,我國家電企業需要學習日企鉆研技術的決心,避免出現和日企一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