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出版的傳記中,蘋果已故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聲稱已經“破解”了智能電視的密碼。此后,有關蘋果推智能電視的傳言可謂此起彼伏,但所有傳言只不過是傳言而已。
人們有理由相信蘋果能給智能電視產業帶來一場革命。過去數年,消費者一直深受有線電視、機頂盒和不成熟的所謂“智能電視”的折磨。電視機廠商眼睜睜地看著“第二屏”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并獲得了滾滾財源。世界已經移動化,內容日趨被存儲在云環境中,電視則仍然與移動設備和云計算無緣。如果說有一家公司能解決這一難題,這家公司就是蘋果。
但蘋果至今沒有推出智能電視。“智能”革命已經成為不同公司采取不同策略的理由。喜歡開放平臺?可供用戶選擇的平臺包括智能電視聯盟、AndroidTV和Tizen協會。喜歡流式視頻設備?可供用戶選擇的產品包括Roku、Chromecast和AppleTV。另外,用戶還可以選擇TiVoRoamio和三星SmartMediaPlayer機頂盒,索尼Playstation4和微軟XboxOne等游戲機,以及帶有智能功能的電視機。但是,這些產品并未受到主流消費者青睞。
從平板電腦或PC傳輸節目尚未成為主流的電視觀看方式。以前的技術存在局限性:HDMI要求用戶插撥電纜,DLNA不支持Web內容。另一方面,新出現的技術通常是專有技術,不符合標準。Airplay技術很好,但只支持AppleTV;Chromecast支持大多數硬件(包括iPad),但只支持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最有希望的可能是Miracast,它采用WiFiDirect技術。LG去年開始在其電視機產品中整合WiFiDirect,三星今年夏季也宣布將在電視機中整合WiFiDirect。盡管由于硬件性能低和多個版本操作系統并存等原因導致普及較慢,Android去年末開始支持Miracast。Windows8.1以及配置英特爾4G芯片的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也支持Miracast。
但Miracast并非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設計優秀的智能電視應當更簡單。媒體產業搭上了移動產業便車,升級周期縮短到了兩年。電視機更換周期平均為7年,硬件和內容發展很快。智能電視的更新周期應當在12-24個月,更新周期過長會使任何一種操作系統難以承受。谷歌在支持Android方面已經遇到麻煩,支持AndroidTV只會遇到更大的麻煩。即使是蘋果也無法拯救智能電視。
即使不能用上真正的智能電視,我們至少希望用上通用遙控器。市場研究公司NPDGroup的數據顯示,逾半數美國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他們在看電視時也會使用移動設備,將移動設備用作遙控器倒不失為“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