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英特爾(24.32, -0.14, -0.59%)IDF(信息技術峰會)上,深圳白牌廠商的產品首次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國際視線中。這一舉動意味著,英特爾決定放下一貫僅與大品牌廠商合作的姿態。
11月1日,秉承“深圳戰略”,英特爾的深圳合作客戶數已經發展到14家,一切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
白牌平板電腦通常是指售價低廉,采用低端芯片,并運行免費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山寨機”。
據某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中國白牌平板電腦廠商在2012年累計出貨了超過5000萬臺平板電腦。這種增長態勢在今年絲毫沒有任何減速的跡象,僅在過去一個季度,該群體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就已高達2500萬臺。
毋庸置疑,英特爾可以帶給合作伙伴品牌以及質量性能等方面的提升,而如果英特爾能夠覆蓋到深圳廠商這一群體,則會幫英特爾拿下更多市場占有率。
但是據調查,其中又涉及若干問題:深圳廠商一直以“悶聲賺大錢”聞名,大多數深圳廠商并不著眼于做品牌,更注重的是迎合市場、利潤率的變化來進行生產,并且多是與解決方案商合作生產,而非處于產業鏈更為上游的芯片廠商。
此外,ARM架構已深入深圳平板廠商,并且本地ARM聯盟的解決方案服務商質量逐漸高。英特爾此番戰略,將能夠逆襲ARM聯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擁抱各取所需
據了解,英特爾在中國建立的移動通信事業部,是一個相對獨立、主要針對中國的OEM、ODM進行創新支持的部門。這個部門除了進行一些產品計劃、產品定義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會跟客戶一起進行產品上市后的市場推廣工作。
對于英特爾而言,目前在智能手機領域要突破ARM聯盟,技術方面仍需要加強,市場方面還需要觀望。而在今年英特爾IDF上,英特爾沒有過多的闡述手機方面的進步,移動芯片的戰略方面。
“我們非常仔細地研究了深圳整個的創新系統,從芯片的設計到SoC到ODM,到一些應用的開發以及最終的OEM合作伙伴,有一連串的創新陣營正在蓬勃發展。” 英特爾中國移動通訊事業部業務拓展與客戶營銷總監Stephanie Hallford對記者說,看到了這樣的契機,英特爾決定在中國發展一系列的團隊,跟這些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創新。
“我在英特爾19年了,像這樣對國內的產業界專門做產品,專門設置團隊,從后端一直延伸出幾百人的支持團隊,第一次看到。這個投入還在繼續。”英特爾中國移動通訊事業部產品線運營總監洪力表示,跟深圳本土廠商合作過程中,英特爾學到最重要的點就是速度和靈活性。
“從產品周期的開發上來看,英特爾每推出一個平臺,和OEM一起做創新的周期大概是8到12個月,現在我們已經把它減少到6個月以內甚至2到3個月,英特爾新的平臺一出來,就能夠跟OEM廠商一起創新開發新產品。”洪力說。
洪力認為,OEM廠商也在跟英特爾的合作當中受益,包括好的產品質量,以及英特爾在全球的銷售渠道。IT分析師孫永杰表示,英特爾目前與藍魔、臺電等廠商合作,就像是當年在孵化聯想一樣,聯想第一年的營業目標其實非常低,但是目前已經是PC行業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