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中心的多終端協同
今年以來,在互聯網浪潮的持續沖擊下,中國家電產業正在迎來最動蕩、最多變的一年。與此前多是行業內部企業間的洗牌重組不同,小米、樂視、愛奇藝等互聯網企業直接切入家電市場,并率先在智能電視領域掀起不小的浪花。
作為涵蓋黑電、白電的綜合家電產業巨頭,長虹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在2013中國科技城科技博覽會上的長虹數字家庭智能應用體驗館前,記者看到,電視、空調、冰箱、手機,甚至包括飲水機、燃氣灶、油煙機、室內照明、門禁等大小家電均實現了全部的網絡化的智能互聯互通互控,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家庭互聯網全新生活方式的解決方案。
與單一的智能終端人與產品功能的交互應用相比,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多個智能終端的相互連接與協同會有什么“想象發生”?趙勇的回答是,貫通空調、冰箱、電視等智能終端不同的應用環境,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個性體驗,讓終端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越來越貼近人的需求,越來越“懂我”。具體而言,即人與智能終端、智能終端與智能終端的互為交互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協同,讓圍繞消費者的生活應用體驗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隨時隨地的為人想象實現所發生。
記者在長虹展館體驗了一次“未來穿越”。當業主開門回到家,照片墻上他喜愛的照片會出現并點亮。坐在沙發上,通過手里的手機,打開電視,電視會自動播放最喜歡的體育節目,打開空調,風隨人動,電子茶幾會出現關于代繳水電費等家庭事務的提醒。邊看電視邊做飯時,還可以通過手機控制和操動廚房灶具、電飯煲、煙機,比如熬湯時調小火苗等等。很多時候,忘記清理冰箱是件煩心事,長虹智能冰箱獨有遠程圖像查看、食物保質期提醒功能,就能良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長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
“與設備交朋友,與設備對話”,長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告訴記者,與過往以產品為中心相比,以人為中心的價值在于,家電成為個電,滿足個體的行為習慣特征,能識別個體身份;家電越來越懂用戶,“智商”實現積累;圍繞個人社交圈實現內容分享。
當前,一些家電企業擁抱互聯網還停留在電視、冰箱等單一智能終端上,長虹的思路是打通家庭互聯網中設備之間連接的核心連接部分,解決黑白電、小家電、移動通信之間的連接壁壘,以手機為中心的多智能終端廣泛協同;同時,通過統一的云平臺,智能終端作為傳感器,將關于用戶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洞察,挖掘數據價值,實現用戶訂制內容和服務的自動推送。
陽丹介紹,“長虹新三坐標戰略的核心,就是要以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價值出發,以一云多終端的意識構建智能終端和云端平臺,借助長虹已經在智能電視領域形成的芯片、軟件、顯示器件、配套器件等方向布局和強大研發能力,實現從芯片、軟件的應用角度,定義空調、冰箱等白電產品的功能智能化、結構原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
從產品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在產經評論員劉步塵看來,“互聯網時代,傳統家電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軟件沖擊硬件,而是企業傳統的制造驅動發展思維,遭遇互聯網時代的需求創新驅動的挑戰,這徹底顛覆傳統家電的游戲規則和產業優勢”。
家庭互聯網開啟新藍海
沒有人會想到,在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竟然會由家電企業定義的家庭互聯網,扮演起領跑者的角色。
長虹55寸曲面電視
通過以人為中心重新定義電視、冰箱、空調等多終端的結構、形態、關系,以一套完整的技術架構和生態系統實現多終端協同、便捷交互、廣泛連接,長虹為消費者創造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舒適、越來越簡單的家庭生活。這正是長虹“家庭互聯網”的初衷,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差異化競爭籌碼。
在趙勇眼中,家庭互聯網是目前的階段重點。要做大這一張網,長虹將會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平臺,通過這種開放式的平臺來吸引廣大的第三方和消費者參與長虹的價值創造,從而使軟件和服務能夠形成競爭的產業生態。
由此,以數據這一商業模式創新基礎,依托強大終端資源形成傳感器網絡,經營數據接口,實現“終端+大數據”的轉型。由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承載,聯動中國電信、IBM、文思海輝、未來電視等構建智能產業生態圈正越做越大,特色、個性智能終端和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小區等集成解決方案,正帶動長虹“飛起來”。
在10月14日科博會舉行當天,中國第四個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正式在綿陽掛牌。作為這一基地的牽頭單位,在基地首批應用示范項目中,長虹通過構建集芯片設計制造、軟件開發、整機研發制造、系統集成、內容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將致力于市民卡、e物業服務、智能教育、農副產品供銷新模式、數字家庭智能信息終端及系統研發、智能電視軟件平臺、智能白電、智能外設配套等項目的研發。
長虹所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只是一家傳統的家電制造商,還包括科技創新整合商、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等新角色。帕勒咨詢董事、家電行業觀察家羅清啟,認為家庭互聯網只是長虹商業版圖的冰山一角,“傳統家電企業如何通過互聯網的力量重生?除了長虹的企業角色轉換外,我更關注長虹基于智能基因驅動下的互聯網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打造,我認為這將會開啟整個中國家電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新路徑“。